河北骨髓捐献累计达200例 位居全国第7位(图)

22.07.2014  18:45

    燕赵都市报记者 王丽

    21日下午,志愿者张晓钰捐献的187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从石家庄机场起飞,同一时刻一名9岁的患儿正在上海某医院等待着“救命的种子”。大爱髓缘,非亲缘捐献几十万分之一的配型成功机率,因为爱不断地上演着奇迹。张晓钰恰巧是我省第2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张晓钰是邢台血液中心的一名职工,昨日上午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标志着河北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200例,也意味着有200名患者得到了生的希望。

    特写:

    捐髓救人是我一生的荣耀

    张晓钰,36岁,个子不高,说起话来有一些腼腆,脸上总挂着微笑。昨日上午,在采集床上躺了3个多小时后,看到一点一点收集起来的造血干细胞悬液,她欣慰地笑了,“希望这些种子能尽快输入小患者体内,让孩子生出健康的细胞,早日康复”。

    为了捐献每天吃菠菜、芹菜

    2006年,张晓钰加入中华骨髓库。她说,来到邢台中心血站工作后自己深切体会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对血液病患者的意义,加入骨髓库的那一刻就做好了捐献的准备。

    今年5月14日,张晓钰接到中华骨髓库河北分库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她已与一个患者初步配型成功。“8年后接到配型成功的电话,心情真的很激动。”张晓钰毫不犹豫表示全力配合捐献。

    跨越了8年,张晓钰有一些激动。张晓钰的家人也都支持捐献,他们说“能救人一命的事情,哪怕有所付出也值得做!

    但捐献进行的并不顺利。接下来的体检发现,张晓钰的血红素含量低于正常标准,影响捐献。专家讨论后决定,让张晓钰服用相关药物改善血红素,张晓钰在最初的几天服用药物后,胃部出现了刺激性反应,经常发生胃疼、出汗等症状,但为了能救一条命,她还是忍着不适,坚持服用了几天。

    这时候,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意见开始出现了,大家建议张晓钰先考虑个人,不要捐献了。善良的张晓钰不忍心扔下患者,“一想到有个患者等着我去救命,心里就顾不上别的了。”和医生协商后,张晓钰将西药换成了中药,并且每天坚持吃菠菜、芹菜补铁。

    家里的餐桌上,几乎都是补血的菜肴,13岁的儿子爱吃的菜几乎不见了。“等妈妈完成捐献后,再给你做好吃的。”张晓钰安慰孩子。

    补血的过程持续了一个多月,第六次体检时血红素指标完全合格。终于达标了,张晓钰也松了一口气。

    捐髓救人是我一生的荣耀

    7月17日,张晓钰从邢台来到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为捐献做最后的准备,每天注射两针造血干细胞动员剂,连打5天。“腰有些酸痛。”张晓钰坦率地说,“我知道,这是注射动员剂后的正常反应。

    7月21日8时,张晓钰迎来了正式捐献的时刻,躺在病床上的她面露笑容,身边的采集机数字不停地跳动,这代表干细胞采集数量在一点点增加。11时30分左右,捐献完成,共采集了187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液。

    望着被收集起来的干细胞悬液,张晓钰很欣慰,“这些生命的种子可以让患者生出健康的血细胞,可以给患者送去健康。

    张晓钰成为我省历史上第200位“捐髓英雄”。她说,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成功率只有几十万分之一,自己能够和患者配型成功是缘分、是幸运,“捐髓救人是我一生的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