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为民 种下精准脱贫希望之种

21.04.2017  20:20
        又见一年杏花开。满山盛开的朵朵娇嫩的花,是夹道沟村绽放的希望。
        夹道沟村位于蔚县东北,与阳原县、宣化区、涿鹿县交界。史东林来这里做驻村书记转眼已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史东林和驻村工作组深入开展走访调研,了解掌握村情民意,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在充分了解村情的基础上,通过“一对一”结对帮扶、购买慰问品对贫困户走访慰问、组织省体科所医务人员来村现场出诊、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到村献爱心、多次奔赴药都安国求问种植问题、与大型商超联系推销本村特色农副产品等方式,多措并举主动帮扶。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发展脱贫产业,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工作组聘请省市县农业系统的专家到村里指导讲解授课,同时,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根据村中原有种植情况科学规划,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品种,认真谋划产业项目。从点滴改善夹道沟村的面貌,帮助夹道沟村解决饮水、村委会建设和道路硬化等实际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史东林与村民们一起认真听取省农科院专家的讲解         短短一年的时间,史东林和驻村工作组让夹道沟村“旧貌换新颜”。而这变化,不仅仅在日渐完好的村容村貌,不仅仅在长势越发喜人的农作物,更是在每一位村民心头重新燃起的脱贫的希望。
        在前不久省委组织部召开的全省精准脱贫驻村帮扶总结表彰暨动员部署会议上,省体育局驻蔚县夹道沟村第一书记史东林获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受到省委组织部的通报表彰。一年的时间,这荣誉既是鼓励,更是鞭策。
史东林对于夹道沟村的脱贫有着怎样的思路和想法?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他,又对村子有着怎样的情感和抱负?记者为此专访了史东林,与他畅谈他这一年的驻村工作。
        问:初到夹道沟村时,您的感受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开始工作的?
        答:真的十分的震撼。初到村子时,绕着盘山的路开了很久,路不平,车子开过之处便是扬沙。村子里的房子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村子里基本没什么年轻人,整个村子毫无生机可言。村子里缺水严重,很多人一年才能洗上一次澡。一到村子,我们马上开始了挨家挨户的入户走访,和每一位村民进行交谈,了解他们最真实的想法和最迫切的需求。我们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广泛听取乡村干部和村民的意见建议。先后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及村民代表会议,多次到农田、山沟实地察看。同时认真填写一户一册,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对每一户都做到家庭信息、人员状况、致贫原因、脱贫方式、帮扶措施“五清楚”。摸清底,找准点,才能找对方向、做对事。
        问:您提到了村子缺水严重,所以解决饮水问题是您最先着手处理的问题吗?
        答:确实,村子缺水是最大的问题之一。也是我们从刚到夹道沟村到现在也一直在解决的问题。针对群众最关心的打井问题,我们积极与省水利厅联系沟通,向省水利厅申报了打井计划,邀请省水利厅相关处室领导亲赴蔚县与县水务局进行工作对接,并通过镇领导向县政府报送了正式申请,目前打井项目已列入省水利厅年度计划。相信不就得将来村民们就能用上新井了。在为驻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我们多方筹措,共筹集到资金45万元,目前为止已支出25万元,共计为村委会修建房屋四间,硬化村内公路260米,平整土路200多米,并对入村道路进行了维修养护,剩余资金计划用于光伏建设及打井项目。
问:在这一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您的工作重点在哪里?又是如何实现“精准”二字的?
        答:土地是农民的“聚宝盆”。要实现精准扶贫,只是单纯的“给”是不行的,要让村民们“自我造血”的能力提升。我们首先分析了夹道沟村的农业产业结构问题。夹道沟村过去耕地多但劳动力严重不足。杏树、谷子、土豆是夹道沟村的主要农产品,尤其是当地产的木瓜杏个大、果肉丰富,本该有着很紧俏的市场。但由于交通不便利,劳动力不足,造成有产无销、无收的局面。针对夹道沟村种植品种单一、农业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确定了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产业,因地制宜拓展新型产业的工作思路。一是聘请省市县农业系统土壤、杏树、小米等方面专家到村为村民讲解授课,把课堂搬到农民家里,为村民引进先进农业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作物产量,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向商业企业推介杏干、杏扁、小米等本村特色农副产品,提高农民收入,引领农民将传统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工作组向省扶贫办申请政策支持,与蔚县西合营镇、省农林科学院、安国市联系解决榛子、药材树苗购买、种植等实际问题,引导农民优化种植结构,丰富种植品种,在杏树林间间种苜蓿,同时增种榛子树,种植榛子树苗20亩,成活率达80%。实现了错时种植、错时收获,根据地多劳动力少的特点,逐渐将村里的经济农作物分别形成1年、2到3年、 5年到多年收的种植产业,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问:如今一年过去了,您对夹道沟村是不是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答:对,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了。我也是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尽我所能多为村子里做点事。我们协调省体育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与夹道沟村30户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多次来村子里慰问,捐钱捐物捐书。我们自己也从工作组自身有限的工作经费中挤出部分经费购买慰问品慰问贫困户。我还组织省体科所的医务人员来村现场出诊,解决他们的健康问题。我们还多方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到村献爱心,购买贫困户农产品,增加贫困户的收入,我的一位朋友资助夹道沟村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后顾无忧地完成四年的学业。这些都是我能做的一些小事。当然,这次的帮扶工作不是给点钱式的简单扶贫,而是注重更新群众观念、重视产业脱贫的精准扶贫,只有摸索出一套符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规划和机制,才能真正让村民摘掉“穷帽子”,走上幸福路。我们一定想方设法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力争早日帮助夹道沟村早日实现脱贫,为群众寻找合适的致富途径,不辜负局党组的重托和当地群众的期望。这次获得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是对我之前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日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在,帮扶措施已全面展开,分项落实,大家目标一致,干劲十足,夹道沟村对脱贫充满了希望。(体育生活报记者 郭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