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实现五连增 再创新高

29.02.2016  14:32

2月25日上午,记者从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的“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2015”发布会上获悉,“十二五”以来,北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1万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1.7万美元。

从研究结果看,“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得分从2010年的79.77分,增长到2014年的88.72分,始终保持持续增长态势,总体增幅达8.95分,年均增长2.23分。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处处长杨仁全在会上说,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旨在连续监测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状况,跟踪首都科技发展新动态,总体评价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变化和特征,为首都科技创新“画像”。它是一个“动态监测指标”,其主要目的是“看过去、察当前、谋未来”,其主要手段是“大数据、新数据、解数据”,通过一个较长维度的历史数据和当期数据全面翔实地了解首都科技创新发展的趋势和当前的水平,并从中分析问题,总结规律,谋划和指导未来科技创新发展。

据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城华介绍,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指标体系由三个层次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二级指标主要包括创新人才、研发经费、政策环境、人文环境等15个。三级指标共有64个。

从2010-2014年的一级指标来看,首都创新资源指数得分上升趋势最为明显,为北京成为全国创新发展战略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环境指数在四个一级指标中得分最高且增长快,是首都科技创新最强推动力。相比,创新服务指数得分呈现平稳,技术交易表现亮眼成为首都创新服务的有力抓手。同时,首都创新绩效指数得分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科技创新成果的大量涌现积聚了创新发展新动能。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指数得分优于创新资源和创新服务,表明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是拉动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提升的主要因素。

从数据上看,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下的辐射引领指标从2010年的75.12增长至2014年79.20,年均增长1.02分,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北京正发挥强大的辐射带动功能,服务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并以此为基础,打造全球创新网络核心枢纽,形成开放创新和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