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河北特博会石家庄举行 首日涌入8万名参观者

29.09.2014  18:44

    9月26日至28日,第三届河北特色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在 石家庄 英华特色文化城举行,首日涌入8万名参观者,凸显创意和科技的各类文化展品着实让参观者大饱眼福。本届特博会以“创意产业 文化河北”为主题,由省文化厅主办,是河北省重要的文化产业盛会,也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文化展示活动。

    燕赵都市报记者王丽/文 记者孟宇光/图

    细节:竹子鼠标键盘 手感很不错

    本届特博会共设展位180个,分综合展区、企业展区和精品展区。英华特色文化城一至三层及室外广场,共计16000平方米的展区内,汇聚来自我省各地,以及上海、北京、青海、内蒙古等外省市的参展商,他们带来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产品。

    在地板上作画、用一截截竹子做成带弹性的椅子,仿天然石头的瓷器、竹子制作的鼠标和键盘……走进展厅,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中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其中蕴含的无限创意。

    21岁的小张是广告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一路走来的他不断陶醉在设计师的奇思妙想中。“这个椅子看起来有一种不事雕琢的朴拙,坐下去却很舒服,设计师是怎么想出来的呢。”他指着海晏堂展区内的椅子不停赞叹。

    这把椅子外面是镀铜的圆桶,内部装了气垫,气垫的上方是码得满满的竹子,远看就像一个装满竹子的圆桶。参展商告诉记者,这款椅子在市场上颇受青睐,“成本并不高,卖点就是它独特的设计创意”。

    融入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也因其新奇吸引着参观者的眼球。在一家竹制工艺品的展厅前,天然竹子做的键盘、鼠标、移动充电器让观者爱不释手。“真没想到还有竹子键盘,敲起来手感不错。”从事会计工作的段先生抚摸着一套竹制键盘连连称奇。

    传承:刻瓷艺术,刻刀上的舞蹈

    特博会上的展品有很多已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多是纯手工制作,一件作品要打磨很长时间,从业者不多,也很难规模化生产,却是值得一代代传承的文化瑰宝。

    现场,工艺美术大师侯汉鹏,向观众展示他精湛的刻瓷艺术,在白胎黑釉的瓷器上,随着刻刀的舞蹈,黑白灰的精美图案一点点清晰起来。他的作品荣获很多奖项,在业内很有名。他成立的工作室已有20余人。然而,每一件作品都要他亲自把关、描绘,“刻瓷是很复杂的,很多工作都不能借他人之手,必须亲力亲为,有时候一件作品要几个月才能诞生。”他向记者介绍展厅内的作品,能真切地感受到侯大师那股认真劲儿。

    沧州三痴斋泥塑工坊已有130年历史,第五代传人宋昊纬今年刚满10岁,却和“泥巴”有了6年多的亲密接触。记者在三痴斋展位前见到小昊纬时,他正端坐在桌前,左手是一个基本成型的“村娃”,右手拿着刻笔专注地描绘着,神情严峻,“我觉得泥塑很有意思,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小昊纬说。

    昊纬的妈妈告诉记者,昊纬像同龄的孩子一样上幼儿园、上小学,业余时间才学习泥塑,但他学得有模有样,从没喊过苦。“看这个兔爷,从胚胎到上色都是他自己完成的,断断续续用了20来天。”妈妈指着展示架上一座精致的彩色泥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