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阳 “四轮驱动”助力脱贫奔小康
(记者镡立勇 通讯员张中参 张婷婷)今年以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饶阳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通过让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入股扶贫、光伏扶贫这“四个轮子”转起来,帮助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沐浴幸福阳光。
金融扶贫撬开致富门
“我这个温室,是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了10万元贷款建起来的,我准备将温室抵押了,再建一个大棚。”王留吾村村民王文致指着自家的温室说。
饶阳县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府+银行+保险公司+供销社+扶贫办+担保公司+农投公司+龙头企业+农户”九位一体的金融服务“三农”模式,组建了饶阳县服务“三农”金融中心,搭建起集产权权属变更、产权交易、资产评估、电商运营与服务等多项职能于一体的金融服务平台。平台对有贷款需求的用户,由村推荐、审批,由扶贫、银行、保险联合审查并发放贷款,不仅拓宽了“三农”融资渠道,还搭建了“三农”与金融互通的“高速路”,实现了“三农”与金融产业的互联互通。其中推行的“一权一棚”抵押贷款模式,就是将农村土地经营权、棚室所有权、生产经营设施等农村产权通过抵押登记变现为产业发展资金,实现了农户资金需求与银行放贷意愿的有效对接。为降低金融机构风险,该县由县财政先期注资2600万元,在“三农”中心设立“资金池”,作为贫困户贷款的担保金和风险金,以及还款的“缓冲金”。银行根据担保资金额度,按1∶10比例放大贷款金额。截至目前,已为贫困户发放贷款5000万元,为农业企业发放贷款3.8亿元。
产业扶贫拔穷根
走进饶阳,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白色海洋”,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而饶阳人脱贫致富的秘密,就在这“白色海洋”中。
饶阳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43万亩,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3.5万亩,年产量240多万吨,年产值43亿元。该县按照规模化发展、区域化种植的整体思路,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变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向成方连片的规模发展,扩大产业影响力。对产业连片开发、规模经营和引进工商资本组建龙头企业的乡镇、村,财政扶贫资金和部门资金打破均衡,实施打捆使用、重点倾斜。目前,全县形成了8个特色设施蔬菜基地,形成了高村、万艾、桑园万亩葡萄大方3个,娄庄、孔君道等千亩葡萄大方14个;培育了众悦、兴地、冠志等3000亩典型龙头带动企业15家,直接带动贫困村农民人均增收近4000元。
“种上一个棚,当年就脱穷;卖完两棚瓜,小车开回家;一户三棚菜,小楼都能盖,”目前,成为当地群众通过产业扶贫发家致富的真实写照。
入股扶贫绽开致富花
大迁民村63岁的贫困户程秀将3亩土地流转到众悦公司,每亩每年地租800元加分红每年500元,年总收入3900元。另外上班每月2100元,年总收入21000元。
该县通过出台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政策,吸引工商资本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探索和实施“政府+龙头+银行+基地+贫困户”五位一体的产业运营模式。贫困群众以土地入股农业产业化公司,既可以将土地流转到农业公司“赚租金”,又可以到公司打工“挣薪金”,还可以将资产资源入股公司“分股金”,实现了单一土地种植收入向土地租金、扶贫资金入股分红、入园打工三重收益转变,使贫困群众收入成倍增长,加快了脱贫出列步伐。
同时,饶阳县大力推广畜禽“托养”模式,即畜禽入股,让贫困户和公司双得利。畜禽“托养”是指贫困户以扶贫资金购买牲畜入股,委托养殖公司“托养”,公司售出牲畜所得收益扣除养殖成本后,与贫困户分红,形成参与合作社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
光伏扶贫蹚出致富路
“一分钱不用拿,政府就在俺家屋顶上装了太阳能发电,每个月给俺结算一次电费。老了啥也干不动了,但是花钱不愁了。”东草庐村73岁村民何庆贺乐呵呵地说。
今年,饶阳县针对无劳动能力人口和贫困村增收,大力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县财政拿出15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群众自建、户企共建、村企共建”模式,发展光伏产业。
针对贫困户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站,采用“政府+企业+金融+保险+农户”模式,由财政扶贫资金补贴1.2万元,农行以基准利率为贫困户贷款2.8万元,建立屋顶发电站。前5年,建站企业偿还贷款,贫困户每年收益1500元;后15年收益全部归贫困户所有。今年启动建设5KW(千瓦)分布式光伏电站600座,可带动1716人脱贫。对贫困村发展集中式光伏电站,则采用了“政府+企业+金融+保险+村”的模式,由财政扶贫资金每村补贴10万元,作为村集体股权,剩余部分由企业垫资,在全县79个贫困村建设村级光伏电站,可确保村集体收入年增收3万元,保障村集体收入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