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飞机刷微信 最高可罚5万元

11.08.2016  14:02

民用航空法修订稿征求意见,14类惹人烦的“空闹”行为将受重罚

本报讯(记者 翟开矿)飞机起飞了还在用手机打电话、刷微信,在机舱内抢座,打架斗殴,辱骂机组人员……这些惹人烦的“空闹”问题今后都将被重拳打击。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修订征求意见稿),14类危及民用航空安全和秩序的非法干扰行为将面临最高5万元的罚款。

14类非法干扰行为最高可罚5万元

民航法于1996年3月1日起施行。此次该法修订主要围绕完善民航业发展机制、加强航空安全管理、放松经济性管制、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通用航空发展、运输凭证现代化、修改运输责任制度等方面,对78个法律条文进行了修订或删除,新增24条。

据了解,近年来,“空闹”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不文明行为仍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目前我国对于此类事件处罚过轻,一般仅按《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法条处罚,至多不过拘留几天,罚款几百元了事。

作为最受关注的内容,此次征求意见稿明确了14种危及民用航空安全和秩序的非法干扰行为。除了在航空器内禁止使用手机、吸烟、抢占座位、值机柜台外,还包括劫持飞行中或者地面上的航空器;在航空器上或机场扣留人质;强行闯入航空器、机场或者航空设施场所,冲闯航空器驾驶舱,强行拦截航空器;非法将武器、危险装置或者材料带入航空器、机场或者空中交通管制单位;谎报险情、制造混乱、散布诸如危害飞行中或地面上的航空器、机场或民航设施场所内的旅客、机组、地面人员或者公众安全的虚假信息;盗窃、故意损坏、擅自移动航空器设备以及机场内其他航空设施设备,强行打开飞行中航空器应急舱门等。

征求意见稿明确,实施上述危及民用航空安全和秩序的非法干扰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无法处罚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条款的处罚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罚款金额可以增加到5万元以内。

将建立航空事故先行支付制度

在现行民航法维护旅客、托运人作为航空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保护措施,切实保护消费者。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明确航班延误处置的原则性要求,规定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以保证飞行安全和航班正常,提供良好服务为准则,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旅客运输航班延误的,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做好旅客信息通告和相应的服务工作。

征求意见稿还增加提供充分保险的要求,鼓励通用航空企业投保机上人员险,规定了航空器事故先行支付制度,进一步强化受害人保护。

征求意见稿规定,因民用航空器事故造成旅客死亡或者伤害的,承运人应当向有权索赔的自然人不延迟地先行付款。该先行付款不构成对责任的承认,可以从承运人随后作为损害赔偿金支付的任何数额中扣除。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增加了对于残疾人乘机的保护,规定公共航空运输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对残疾人搭乘航班提供便利,民用航空器应当逐步达到无障碍设施的要求。

为什么飞机上不能打手机?

民航专家表示,飞机在高空中是沿着规定的航向飞行的,整个飞行过程都要受到地面航空管理人员的指挥。在高空中,飞行员一边驾驶飞机,一边用飞机上的通信导航设备与地面进行联络。飞机上的导航设备是利用无线电波来测向导航的,它接收到地面导航站不断发射出的电磁波后,就能测出飞机的准确位置。如果发现飞机偏离了航向,自动驾驶仪就会立即自动“纠正”错误,使飞机正常飞行。当移动电话工作时,它会辐射出电磁波,干扰飞机上的导航设备和操作系统,使飞机自动操纵设备接收到错误的信息,进行错误的操作,引发险情,甚至使飞机坠毁。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