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秋收】顺平苹果为何进不了京津大超市?

22.09.2014  12:07

凭借糖分高、口感好的特点,保定顺平县南神南村栽培的三优富士苹果获得河北省苹果竞赛金奖,赢得了很多回头客。眼下小摊售卖已不成问题,可村民长期以来进军大市场,挣大钱的梦想之路依然充满艰辛。

在顺平县南神南村,成片的苹果树一眼望不到边。雨后的果树林有些湿滑,跟随村民李拥军的脚步,记者来到果树林深处。每棵树上的苹果都套着袋,撕开袋后,这时的苹果青色泛着红。

李拥军:挺旱,春天刮一下风,各种原因吧,今年收成不怎么样,不如去年,这五亩地怎么着也得照着百分之三十至四十说吧这减产,果个儿没起来。

虽说今年收成不理想,但似乎并不影响果子的销路和价格。村里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多,每逢十一前后,都会迎来大量客商。

杨路强:销路是不愁,因为俺们这的果,着色好,含糖量高,吃着口感好,哪个客户拉走以后都有回头客。

凭借着多年积攒下来的回头客,这里的苹果几天时间就销售一空。2012年底,三优富士苹果获得河北省苹果竞赛金奖。如今,有了这块金字招牌,果农们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进军北京、天津的大超市。可经过多次接洽,效果并不理想。

杨路强:超市对咱们也不相信,一点知名度都没有,你到时候货供不上,果品质量不行,人家有人家的担心,北京大超市销量大啊。

南神南村千余亩耕地,3000多吨的年产量,目前还远远不能满足超市全年的需求量,想打开超市这条销售渠道从产量上就底气不足。

河北农大教授孙建设:他的生产量还不够,要以此为核心呢,来扩大周边的适于栽培区域,形成一个稳定的供货渠道。否则你的订单只能定在热销期,对大家伙的效益来说要打折了。

孙教授说,产量保证是基础,要真正完成与超市的对接,至少还要迈过两道难关。

孙建设:第一个实行标准化的管理,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规格一致,以一个通用的身份跟超市对接;第二件事,有的家明显没劳动力了,干不了这活儿了,应该把它的树交给能人去管,需要做经济核算、效益分配机制这方面的研究。

编辑短评:好果也要底气足。三优富士苹果虽小有名气,但单靠一个村的力量想要对接超市未免太过单薄,扩大栽培区域、标准化管理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更需要有关部门给予帮助,让南神南村的三优苹果能够像“富岗苹果”一样,形成品牌和规模。(河北电台记者白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