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顺平“文化进乡村” 村民“日子过得有滋味”

14.04.2018  01:26


河北省顺平县安阳乡司仓村文艺宣传队队长朱英魁(左)和村民郝小荣在商讨《话说家乡新变化》快板书脚本。 于俊亮 摄

  中新网保定4月13日电(吕子豪 于俊亮 吴建章)“旱地配机井,旱涝都不怕,地里种的是果树、豆角和黄瓜,价格很不错,致富全靠它,一家卖个三五万,那都不算啥……”12日下午,河北省顺平县安阳乡司仓村村委会里,不时有串串清脆的竹板声和郎朗的顺口溜传出来。

  司仓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凯说,这是该村文艺宣传队队长朱英魁和村民郝小荣正在排练新快板书《话说家乡新变化》。

  据王志凯介绍,该村共有335户、1115人。前些年,村里的男子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妇女闲来无事,打牌赌博的不在少数,影响了家庭和睦、邻里关系。为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2007年,在顺平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村里组织成立了文艺宣传服务队,利用农闲时节编排节目,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并引导村民学习种植技术,致富增收。

  该村文艺宣传队队长朱英魁说,目前村文艺宣传队有队员28人,宣传队员先学习吃透国家富民政策,再结合村里真人真事编写剧本。先后创作了30余部作品,并排练成小品、快板、戏曲、地平跷、表演唱等村民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巡回演出。

  王志凯说,通过长期宣传引导,村风得到彻底改善,打牌赌博的不见了,妇女们积极学习农业技术,田里种豆角、黄瓜,山坡种柿子、核桃。2017年,全村人均收入由十年前的1000多元人民币增长到了3200元,全村贫困户由2014年年底建档立卡时的101户减少至21户。

  顺平县高于铺镇高于铺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据该村党支部书记田洛黑介绍,全村共有1100户、4800多人。村里的塑料回收加工产业已有40年,全村塑料加工作坊达300多家。上世纪末,全村人均收入就已过万元。

  “腰包鼓起来了,村民喝酒打架、聚众赌博的也多了起来。”田洛黑说,为树立社会新风气,引导村民参与文化活动,2006年,该村购置了板胡、二胡、笛子和锣、鼓、镲等乐器,建设了排练室,组织村民成立了哈哈腔剧团。每周二、四、六晚上,演员们和村民聚在一起,排节目、拉家常。十几年来,该村先后为剧团投入40余万元,演员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30多人。剧团编排的新老剧目有《拦车记》、《玫瑰园》、《康熙访苏州》、《三进士》、《黄草坡》等近20部。

  田洛黑说,村里还组建了广场舞、大鼓队、篮球队等,有200多名村民长期参与活动。通过文化建设的开展,该村从乱到稳,十年未出现纠纷、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正在谋划建设园区,让塑料加工企业入园发展,让村里这一传统产业继续为老百姓致富。

  “乡亲们有事干,手头有钱花,还免费看大戏,这日子过得有滋味”,高于铺村村民刘爱霞说。

  顺平县委宣传部部长石新生表示,近年来,该县设立了“拔尖文化艺术人才和文化管理人才奖励基金”,组建文化下乡服务队。仅2017年,文化下乡服务队入村辅导达400多场次。同时,还指导全县90%以上的农村成立了太极拳表演队、书法协会、乒乓球俱乐部、鼓乐队等群众性文艺团队,参与群众近万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