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200项非遗技艺廊坊争奇斗艳
我省第七届民俗文化节举办,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聚一堂
■传统花会表演展现民俗风情。本报记者 汪洋 摄
本报讯(记者 汪洋)6月14日,我省第七届民俗文化节在廊坊市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精彩的民俗踩街、精湛的传统手工艺、精美的特色名吃,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6月14日,省第七届民俗文化节举办地廊坊市国际会展中心广场,近200项燕赵非遗技艺齐聚一堂:在“燕赵风华”非遗展演现场,热闹喜庆的踩高跷、舞狮、舞龙等几十项传统花会轮番登场,让人眼花缭乱。惊险刺激的杂技《杆会》、《中幡》、武术《飞叉》等技艺,引来观众叫好声不断;“燕赵百工”传统手工艺展示现场,精美绝伦的定瓷、缂丝、秸秆扎刻、核雕、大厂花丝镶嵌等民间绝活儿,让观众大开眼界。其中一枚刻有神态各异十八罗汉的核雕,其精湛技艺令人赞叹;“燕赵百味”特色名吃展销现场,保定驴肉火烧、香河肉饼、宁晋饸饹、抚宁白腐乳、大名五百居香肠、南皮小米面窝头等30多种燕赵名吃一溜排开、美味飘香,争相引诱着熙攘参观者的“馋虫”。尽情品尝“舌尖上的非遗”解馋后,还要大包小包买回去送给亲朋好友。
本届河北民俗文化节突出“演绎民俗风情,荟萃民俗美食,博览民俗百工,涵养文化生态”活动特色,与当天全国第九个文化遗产日的主题“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紧密贴合。本届民俗文化节上,共有来自全省各地的近2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展示、展演,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演外,本届民俗文化节还举办了宣传贯彻《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座谈会、河北省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展播、传承保护和培育涵养文化生态专题讲座、非遗保护与城镇化同行专题讲座、全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图片展等活动。
我省民俗文化节起自2006年我国确立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至今,每年文化遗产日期间,省文化厅都举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活动。自2008年起,活动正式命名为“河北省民俗文化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成为我省知名文化活动品牌。本届民俗文化节由省文化厅、廊坊市政府主办,为期三天。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