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丑小鸭》解读有误?一线老师给教材挑刺

15.10.2015  12:16

  作家毕飞宇最近在《钟山》杂志撰文,重新解读了经典课文——莫泊桑的《项链》。经过重读,这篇经典小说的主旨跟教参上的解读大相径庭。此文引发不少语文老师热议,认为语文课本上对经典文章的删节破坏了作品的原意,教参对一些文章的解读也很值得商榷。

  【作家重读《项链》】

  批判虚荣,还是赞扬忠诚?

  在语文课上,老师通常告诉学生,《项链》批判的是“拜金与虚荣绝无好报”,是资本主义的罪恶导致了人心的腐朽与道德的沦丧。

  经过毕飞宇的重新解读,被讽刺和批判的女主人公反而是值得尊敬的。因为她忠诚,丢失一条项链用10年的辛苦劳动去偿还,她践行着“借东西要还”的契约精神。

  毕飞宇写道:在项链丢失之后,我们丝毫也看不到这一对夫妇的计谋、聪明、智慧、手段和“想办法”,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只有惊慌与焦虑。这说明了一件事,他们的内心绝对没有跳出契约的动机,一丝一毫都没有。

  《项链》其实是非常文明的悲剧。莫泊桑所批判的不是金钱、资本和西方,所批判的仅仅是人类顽固的、不可治愈的奢侈冲动。奢侈冲动它才是原罪。

  在文章中,毕飞宇还写着,他在上高中时,老师讲到《项链》,重点讲的是两条:第一,资产阶级的虚荣必定会受到命运的惩罚;第二,在小说的结尾,为什么马蒂尔德会在弗莱思洁面前露出了“自负而又幸福的笑容”呢?这说明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可以让人幸福。当时他觉得“老师的话太离谱了,它自相矛盾”。但是他没有举手,因为他的老师是父亲的好朋友,不想为难他。

  【老师“另类”解读《丑小鸭》】

  教参解读贬低了童话大师

  毕飞宇的这篇文章,引发了老师们的热烈讨论。老师们不仅赞同作家的分析解读,还纷纷指出,其实教参中对某些经典文本的解读并不十分准确,值得商榷。

  安徒生童话《丑小鸭》家喻户晓,也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的一篇课文。通常认为,这个故事说明只要有理想,有追求,并为这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教参中对《丑小鸭》的解读也是如此。

  “全世界,只有我们会把它读成励志的故事。”树人国际学校的汤海涓老师说,这个故事成立的前提,丑小鸭品种是天鹅,如果她是鸭子,怎么努力都没用。

  仔细阅读这篇故事,文中有一句话:“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这才是文章的主旨。汤老师认为,实际上那是一个关于爱与恨的故事。首先是母爱,丑小鸭再丑,她的妈妈依然爱她;其次是友爱,丑小鸭在流浪中,被奚落嘲笑,但也得到小动物的同情,纯真的小动物反而懂得爱。

  “安徒生的地位,绝不是靠写励志的故事才奠定的。”汤老师在教这一课时,会做“另类”的解读,让学生真正领会童话大师作品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