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老区河北平山:从“红色发电厂”到“种太阳”

23.08.2018  22:34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革命老区河北平山:从“红色发电厂”到“种太阳

   中新社石家庄8月23日电 题:革命老区河北平山:从“红色发电厂”到“种太阳

   作者 李晓伟 房现玉

  在中国著名革命老区河北省平山县西南山区,坐落着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水力发电站——沕沕水发电厂。作为新中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它曾承担了向革命圣地西柏坡和兵工厂供电的使命,被誉为“红色发电厂”。如今,在距离沕沕水发电厂20余公里的岗南镇李家庄附近,连片的深蓝色太阳能电池板随山势绵延起伏,与村里14户屋顶式光伏设备一起相互辉映。这种被当地村民称为“种太阳”的光伏发电,正为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脱贫事业作出贡献。

  2015年底,平山县成为河北省首批国家光伏扶贫试点县,针对无劳动能力、无收入的农村最困难群体,开展长达20年的持续帮扶,扶贫对象可获得每年3000元(人民币,下同)的收益。

  李家庄附近的这座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总装机容量20兆瓦,帮扶贫困户571户。

  据平山县统计,近年来,该县利用荒坡山场、闲置空地和屋顶,共建成3个集中式扶贫电站,以及73个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600多个户用分布式光伏,获益贫困人口达6354名,涉及全县21个乡镇的73个村。

  “去年我们家靠卖电增收六七千元,光伏设施给村民带来了真正的实惠。”谈及自家屋顶上安装的户用分布式光伏,李家庄村民刘立宁竖起了大拇指。

  李家庄村原本是一个贫穷落后的水库移民村。从2015年起,当地官方开始在村里推广户用分布式光伏,每户只需投入150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发电收入归村民。刘立宁家就是村里最早安装光伏的村民之一。

  截至目前,只有81户人家的李家庄村,已有14户安装了光伏。同时,村里搞起了红色乡村游,村民收入逐年提高,2016年人均收入达11000元,2017年则达到18000元。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变成村美民富的美丽乡村。

  “有了3000元的光伏扶贫款,再加上低保、土地流转等收入,现今基本能养活自己了。”享受光伏扶贫政策近两年,已年过花甲的范玉来生活日渐改善。

  范玉来是平山县北冶乡上古道村人,属建档立卡贫困户。2012年他因一场重病入院,先后花费5万元,这让收入全靠耕种不足一亩农田的范玉来难以承担,生活陷入贫困。

  虽然对光伏不太了解,但范玉来感觉到这是一项很好的扶贫项目。他算了笔账,去年包括各项扶贫收入在内,他的纯收入为6700余元,其中3000元光伏收入几乎占一半。

  去年光伏扶贫款发放后,范玉来拿出1400元购买两头猪仔,准备搞养殖,目前已经产出6头仔猪并卖出。

  2013年底,平山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7000户111619人,贫困发生率超25%。几年的努力后,2017年底,贫困人口降至1849户3606人,贫困发生率降至不足1%。该县经过市级初审、省级验收检查评估,贫困县退出验收7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并通过了全省退出公示。

  中国国家能源局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有25个省(区、市)、940个县开展了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累计建成规模1011万千瓦,直接惠及约3万个贫困村的164万余户贫困户。(完)

河北:光伏扶贫电站工程这五种行为不能通过验收
  河北省发改委日前印发《河北省光伏扶贫电站工程验中国新闻社河北分社
1—7月河北省光伏产品出口同比增长79.4%
石家庄海关官网相关信息截图   据石家庄海关统计,今年1至7月,河北省出口光伏产品17.中国新闻社河北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