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贵升的3D打印之路:静水深流 笃行而致远

22.01.2015  16:36

  【引言】

  2014年年末,宗贵升博士收获到了他人生中颇具分量的一个奖项——最佳团队长奖。由美国500强企业品谱集团亚洲员工签名组成的这六个字,代表了同事们对他十年来带领团队风雨同舟、一路成长的感激与认可,也是对他的外企高管经历的一个圆满总结。

  2015 年1月,宗贵升正式辞去品谱集团亚洲总裁兼五金家居东半球总裁职务,以三帝打印(廊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的新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3D打印事业之中。褪去令人羡慕的跨国公司高管的光环而走上3D打印创新之路,出人意料。但对宗贵升本人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更是一种回归。

  早在二十年前,以世界首批3D打印博士身份回国的宗贵升,便开始在国内推动3D打印的应用与发展。虽在追寻3D打印发展的道路上几经曲折,但宗贵升的脚步却从未停止:1993年做出中国第一台工业级3D打印机后,他坚持不懈地在中国航天航空、汽车、摩托车、机械设备制造领域推广3D打印技术,讲学百余次,培养了众多3D打印行业的人才及用户;1994年创立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并和团队一起努力,使其成为3D打印行业二十多年持续专注运营的领军企业;2013年创立三帝打印(廊坊)科技有限公司,并用三帝打印做为控股公司,先后收购了北京隆源成型和北京环球精博康复辅具技术有限公司,创立深圳七号科技有限公司,搭建了万物打印(www.wanwudayin.com)云制造平台,通过集团化管理、多平台运作,以3D打印技术的系统开发及综合应用实力抢占产业先机。目前,三帝打印公司已经完成数千万级融资,按上市公司规范运行。

  伴随着3D打印在中国的发展脚步,宗贵升的3D打印之路也在不断探索、求真务实中越走越宽广,如静水深流般,笃行而致远。

  静水:现实中求最佳

  水,为万物之源。静,为和谐而不张扬的智慧。在追寻科学真理的路上,应言行如静水,清澈诚信;应精进如静水,因势利导,勇往直前。

  3D打印制造技术的核心思想最早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1986年,中国钢研总院金属物理硕士毕业的宗贵升寄往大洋彼岸的一封信,成为了他走上3D打印之路的源头。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UT-Austin)是一所在全美乃至全世界都享有盛名、历史悠久的公立大学,同时也是3D打印技术中激光选区粉末烧结法(SLS)的发源地。1986年,经东北大学老师指点,宗贵升得知德克萨斯大学的哈里斯·马库斯(Harris L. Marcus)教授正要开始一个航空复合材料项目,踌躇满志的他立即给教授去了封信,说如果录取他去做博士生,就可以认为该项目已完成(consider it’s done)。他的自信和直率最终打动了马库斯教授的心。1987年春季,宗贵升顺利赴美读博,很快完成了项目,并选择3D打印作博士研究方向。1991年,他获得UT-Austin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成为世界首批3D打印博士。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加速期,知识分子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学识去选择生存方式、掌握自己的命运了。宗贵升手握多项技术专利,在完成两年博士后3D 打印研究之后,他做出了回国创业的选择。1993年,宗贵升主持研发了中国第一台工业级3D打印样机,并命名为快速成型机,申报了国家名词认定;1994 年,他创立了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3D打印的高新企业;同年,国内首台工业级3D打印设备通过北京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也获得发明专利,并于1996年在航空部航天材料研究院成功投入使用;1997年,用于精密铸造的烧结材料和快速铸造工艺研究成功,隆源成型迈入复杂金属结构件的快速开发领域,其AFS快速制造也被国家科委列入“九五”火炬计划,新华社、光明日报等分别发表内参文章,呼吁重视对快速成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2000年,隆源成型研制成功基于SLS的具有复杂内腔结构的金属零件的快速铸造工艺,为发动机类复杂结构零件的快速制作打下基础,金属材料直接成型技术也进入实质开发阶段。

图:1994年,宗贵升创立北京隆源成型

  然而,任何科技产业的发展都并非一蹴而就,都须经过漫长而艰辛的积累才能有所爆发。

  进入21世纪,3D打印曾出现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国际上已有几种成熟的3D打印技术,国内也在不断跟踪开发。国家开始将快速成型制造列入高职教育的培养方案,一度出现教育界对3D打印设备的采购热潮。全国很多地方都建立了相应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一些依托于高校背景的企业获得了国家项目大力支持,但对于隆源成型这样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主营百万级工业设备的企业来说,却在这波市场发展行情中收获甚微。同时,由于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很慢,国际3D打印产业开始进入发展低潮期,全球总产值在10亿美元水平徘徊多年。国内在经过短暂的一段热潮之后,也大幅缩减了3D打印领域的研究经费投入。在如此低迷的环境下,如隆源成型这样的3D打印企业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更好地在国内推动3D打印的发展和应用?

  当时的国内现状令宗贵升明白,作为一项高端前沿科技,3D打印技术就好像一棵稚嫩的幼苗,成长仍需时间。在条件并不具备时,拔苗助长只会事与愿违。这时候应该去拓宽眼界,增长见识,积累经验。他储备了证券、并购、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取得了美国证券执照。同时,他渴望了解跨国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经验并学以致用。在其富有传奇性的履历中,十年跨国企业高管的经历无疑是出人意料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当美国财富500强、纽交所上市公司史丹利在中国寻找合作伙伴时,宗贵升抓住了这个时机。2004年,宗贵升与史丹利合资创立了深圳史丹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股东董事总经理负责史丹利五金及家居的中国业务。

  从2004年至2014年的十年间,宗贵升负责的史丹利中国区业务增长了100多倍,期间被升任为史丹利安防亚洲区总裁,并同时在亚洲购并业务中担当重责,曾兼任史丹利GMT五金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在同为美国财富500强、纽交所上市公司的品谱集团收购史丹利五金家居业务后,他又被升任品谱亚洲总裁兼五金家居东半球总裁。

  十年间,宗贵升推动着跨国企业在中国本土业务的不断拓展,也逐渐形成了日益成熟的企业快速发展的模式,即品牌本土化,产品市场化,服务定制化,并购规模化,人才专业化。

  这是从创业者到管理者的提升,这是从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跨越,这是从民营企业到跨国公司的一大步!这也正是宗贵升一直认定的“在现实中求最佳”原则——认清现实,才不至沉溺于梦想;追求最佳,才不会满足于现实。

  宗贵升坚信3D打印美好的未来终会到来,只需要用每一个完美的今天堆积着……持之以恒,如3D打印那样去逐层添加来实现。

  笃行:把握宏观战略

  笃,一心一意,坚持不懈。行,善握时机,知行合一。笃行,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行为淳厚,纯正踏实。而唯有目标明确、意志坚定的人,方能做到笃行。

  宗贵升是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在未直接从事3D打印行业的多年间,他一直未曾远离行业,而是始终保持着对行业的关注和学习,勤耕不辍,先后获得了多项3D 打印领域的专利。因而,他能够得以在国内3D打印的发展契机到来时,凭借多年在3D打印、五金家居、网络信息技术、并购整合等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迅速看清行业竞争形势,把握宏观战略方向,抢占先机。

  2005年,宗贵升通过收购第一大股东上市公司所持的北京隆源成型股份,掌握了当时仍处于低迷发展中的隆源成型的控股权,任职公司董事长。通过战略调整,考虑到中国制造首先是中国铸造,专注快速成型铸造,一年后隆源成型便开始扭亏为盈,步入了持续盈利快速发展的轨道:2005年,推出AFS-500,成型尺寸125立升,当年形成销售,并推出可直接蒸汽脱除的烧结精铸蜡,与传统的精密铸造无缝连接,解决了钛合金快速铸造表面粗糙的问题;2008年,开发完成AFS-700成型设备,成型尺寸245立升,是当时最大尺寸的激光粉末烧结设备,满足了绝大部分精密铸件尺寸的要求,设备当年形成销售;2009年,激光烧结砂实现突破。成型砂芯的强度和发气量均达到铸造要求。开始开发铸造覆膜砂烧结成型的专有设备激光制芯机;2010年,LaserCore5300样机开发完成,开始试销……

图:AFS LaserCore5300

  作为始终注重3D打印产品市场化的践行者,隆源成型的累累业绩推动着中国3D打印行业的产业化发展。英国《经济学人》周刊(ECONOMIST)、长江商学院官网、《机械设计》(MACHINE DESIGN)等国内外权威媒体也多次报道隆源成型,并将其称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不可小觑的3D打印制造商。

  2008年开始,美国奥巴马政府将3D打印列为刺激制造业回流、加速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武器”,从而引发全球3D打印热潮:欧盟设置基金支持3D打印技术,将航空航天等尖端领域作为 3D打印产业的发展重点;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推出3D打印飞机计划;澳大利亚制定了金属3D打印技术路线;南非扶持基于激光的大型3D打印机的开发;日本着力推动3D打印技术的推广应用……各个国家都在不断加强3D打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

  随后,德国“工业4.0”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正在驱动人类智能迈向更高境界,也意味着3D打印技术与虚拟化技术、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共同成为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的核心。

  为此,中国相继出台了多项相关政策和措施,将3D打印作为新兴产业培育的重点,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并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嘱咐“要抓紧产业化”;马凯副总理提到“世界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以增材制造(3D打印)为代表的新型制造技术的突破将加速全球产业变革”;科技部万钢部长强调“设计、材料和质量是3D打印的三大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个性化的设计、原材料的研制、工艺水平的提升、成本的降低、产业链的完善、适用性和普及性等是将3D打印推向大规模应用的重要考量因素”。国家工信部已初步制定完成了《国家增材制造发展推进计划(2014-2020)》(征求意见稿);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推出各项扶持资金来推进增材技术的革新升级。全国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也纷纷以多种形式积极规划、落实3D打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在国内外政策、产业环境形势大好的情况下,宗贵升也对3D行业有着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而坚持追寻3D打印二十年而不离不弃,同时又善于把握时机跳脱于圈外去看行业的丰富经历,令他对行业看得更为透彻和全面。

  宗贵升认为,尽管3D打印增长迅速,但是相对于整个制造业来说,其产值总量仍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劳动力密集、批量化生产的传统制造模式来说,3D打印的确不占优势。3D打印适用于生产小批量、多品种的定制化产品,有个性化大批量制造,尤其在复杂产品制造上独具优势。3D打印帮助传统产业转型,犹如点石成金。

  正是基于对国内外3D打印行业现状的深刻把握和领悟,为宗贵升下一步在3D打印领域的规划与布局提供了参考,指明了方向。他提出了三帝打印公司“开发自主技术,专注中国市场,快速资本化”的发展策略。他认为,国内从事3D打印行业的科技企业需要学习科学精神,求真、务实地研究3D打印技术,开发设备、材料和应用。

  致远:践行宏伟蓝图

  致,达到,实现。远,理想,目标。致远,意为信念坚定,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开创未来。

  2014 年年末,一个喜讯传来——在粉末冶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推荐下,由隆源成型牵头承担的《基于选区激光熔化(SLM)技术的数字化金属零件成型机》项目获批 “2014年度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重大应用示范项目”,成为获批项目中唯一一个3D打印领域的项目。该项目旨在实现SLM金属直接成型设备的示范应用,并通过与北京环球精博康复辅具技术有限公司、西安嘉业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的合作,进一步实现SLM成型设备在航空航天及医疗领域的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全面升级。

  这对于宗贵升来说是一个绝好的契机。2015年初,他辞去外企高管职位,全身心地投入到3D打印的全面运作和布局中。在宗贵升看来,这是最为完美的人生价值体现的境界,即在明确的目标驱使下,跟随自己的内心去追寻的一种自由。

  在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与总结后,宗贵升对于公司的发展规划早已了然于胸,并在运筹帷幄中一步步如期实现着:

  并购增长。在率先将3D打印老牌企业隆源成型并入三帝打印集团旗下之后,又通过对国内康复辅具领军企业——北京环球精博康复辅具技术有限公司的并购,将3D打印技术结合于康复辅具的研发制造中,提升国内康复辅具行业快速个性化定制的水平。

  民用及服务。创立深圳七号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民用级3D打印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开发了物联网3D打印机,并申请了全彩色3D打印设备和材料等多项发明专利。

  云制造平台。搭建3D打印服务平台——万物打印网,提供设计交易平台,并为个性化、小批量生产创造云制造环境。在从照片、视频到三维建模上加大投入,解决打印数据难的问题,扩大民众对3D打印应用的参与度。

  核心技术。在北京建立3D打印软件公司,专注3D打印切片软件、控制软件、3D建模软件等核心软件的自主研发;建立CTO团队(Chief Technology Office——是Office,而非Officer),规范立项集中力量研发打印材料和打印系统,目前已有6个发明专利在申请中。

  政企合作。与浙江省永康市政府合作筹建“永康市3D打印应用研究院”,建成后,该研究院将致力于3D打印技术在高端工业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领域以及永康当地企业技术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应用。

  产学研结合。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筹建3D打印技术研究院,宗贵升受聘兼职教授,并拟任3D打印技术研究院院长。该研究院以打造中国3D打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中心为目标,对于深化3D打印产业的产学研合作,集聚创新资源,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建设创新产业集群,打造完整产业链,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共倡发展。在中国粉末冶金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成立的3D打印专业技术委员会中,宗贵升入选主任委员。该委员会聚集了3D打印行业的技术领军人才,多名“国千”人才,旨在创新合作机制,产、学、研结合,打通3D打印产业链,共同努力解决我国3D打印产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瓶颈,加快行业内新材料及新设备的技术创新和升级,拓展3D打印技术的应用范围,最终协助构建从粉末原材料到下游应用的3D打印产业体系,形成个性化规模经济。

  宗贵升认为,没有科技创新的企业,好比在黑暗中生长的植物,没有光合作用生成它所必须的养分,植物会慢慢丧失生长的能量。因此,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的科学技术来支撑,企业要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笃行”方能“致远”。

  宗贵升将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及追求真理的信念融入到了企业的实际管理、运营中,为三帝打印勾画出以软件、系统、应用、销售、服务为全面支撑的3D打印运营体系:以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工业级3D打印设备)、深圳七号科技有限公司(民用级3D打印设备)为系统;以北京环球精博康复辅具技术有限公司 (医疗康复辅具)、永康3D打印应用研究院(3D打印“创新工场”)为应用;以“万物打印”网(云服务,云制造)为打印服务平台……整体布局涵盖了工业级、民用级3D打印机、3D打印材料及3D打印服务。在国内3D打印行业中脱颖而出。

  当然,一切战略和规划最终还要靠人来实现。在宗贵升的布局规划中,人才及团队建设是重中之重的核心问题。他为公司制定了“三帝十人”的人才计划,明确了培养数十个技术和管理团队成员的时间表,目前许多人才加入了三帝打印,立志和公司一起发展。目前三帝打印公司已完成数千万级融资,按上市公司规范运行。

  对于未来的发展,宗贵升透露了自己的构想:在传统的制造和销售模式中,存在设计阶段大量设计作品的浪费、产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大量资源的消耗以及终端用户对最终产品认可度等问题。如果结合3D打印 “个性化定制”的优点,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设计师平台,打造出遍布各地的分布式制造点,通过“”服务、“雨点”式制造,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这种分布式制造模式下,分散式网络取代了物流等中间环节,从而消除了传统供应链中每一个阶段性的交易成本。并且即使不具备建模知识的普通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线上设计师平台来将创意建模,然后通过最近的3D打印机打印出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商业制造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D2C(Designer to Customer),这是我们要努力并实现的目标和方向。”对于铺陈于前方的发展之路,宗贵升有着更为长远的规划,并依然信心满满。

图:1994年,宗贵升的3D打印头像和用他的3D打印机制造的零件

  后记

  在宗贵升看来,作为全球新一轮数字化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3D打印成功地将虚拟的数字智能化技术与实实在在的工业产品桥接在一起。3D打印技术将引发的工业革命,是一场产品制造、设计、材料、生物的革命,而不仅仅是制造工业革命。要实现这场革命,在成本下降、效率提高、材料革新、设计师和企业家思想转变等许多方面,还需要更大的发展和改进,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3D打印既不是泡沫,也不是神器,3D打印是一种颠覆性技术。长期来看,3D打印最终会给传统工业制造模式和经济组织模式带来颠覆式的改变。”宗贵升说,“犹如多年前,一些人刚开始并不懂网络在线营销是怎么回事,看不到其快速的发展,而现在市场已通过事实证明了一切。3D打印也一样,当你忽略它的时候,它仍在静水深流地成长,积流汇海,在磨练内涵与功底深度中集聚着能量。当你忽然觉醒时,它已蜕变为风华绝代的模样。”(文/佳语)

编辑:【梅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