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青年党员教师学习班学习心得选登

08.05.2015  09:13

编者按 :3月20日至27日,我校党委举办首期青年党员教师学习班,100名青年党员教师参加学习。学习班结束时,每名学员都撰写了心得体会,汇报自己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收获。党委宣传部对学员们提交的学习心得进行了认真审阅,选出部分篇章有的向相关上级部门呈报,有的在河北师大报陆续刊登。为了让全校师生员工更多地了解青年党员教师撰写的心得体会,党委宣传部将在网络新闻中陆续予以登载。第一次登载的有刘玉颖等人的共五篇。




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部分——青年党员教师学习班学习心得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刘玉颖

我叫刘玉颖,是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一名教师。 今天,我带着五组全体同学的重托,向大会汇报我们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昨天下午,五组的同学们用3个多小时的时间,对这次全程的学习进行了总结和交流,在学习西柏坡精神、坚定三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政治觉悟,严格要求自己、严格遵守纪律、传递正能量以及教学科研应具有的前瞻性、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开展跨学院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碰撞出了很多思想的火花。公共管理学院的王春城老师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分析了中国为什么不能走西方的道路,而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法政学院的苏俊霞老师认为高校青年党员教师应该具备前瞻意识和创新精神。职技学院的罗云龙老师和信技学院的魏志成老师都谈到了学校搭建的这个交流平台的重要意义。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种学习形式应该成为我们组织生活的一种新常态。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向大会汇报一下这次学习的体会:

这次学习中我们参观了西柏坡,重温了入党誓词。我想自己的汇报就从入党誓词的第一句开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体味一下这句话,它是有深刻内涵的,这意味着我们是自觉、自主、自愿地为自己选择了一种思想信仰,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都是自愿选择入党的,没有人强迫我们。那么,既然我们自愿选择成为中国共产党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就和党成为了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荣辱就是我们自己的荣辱,这个整体的兴盛就是我们的发展愿景。我们应该无条件的相信我们的党。作为不同专业的教师,对党的理论认识的宽度和深度可能不同,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做到相同,那就是对党的绝对的信任和无限的热爱。可能这样说起来有一点理论化,那么具体地说,如果我们能像爱自己的家人一样爱党,那我们就会自觉、自愿地学习党的理论,不管他有多抽象、多深奥,我们不会觉得乏味,相反我们会充满幸福感,我们的政治素养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2013年春天,我和我的爱人参观北京798,在哪里偶遇了韩国一家电视台采访,他们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习近平怎么样?我说,虽然我没有近距离接触过他,但是我觉得他非常可敬、可爱,我相信他会带领我们中国走一条特别好的道路,会让我们中国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今年,学校制定了建设国际化大学的宏伟战略,这是我校的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科学发展的智慧体现。建设国际化大学,其中一项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学校的来华留学生。我是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授课对象多数是留学生。这些年来我一直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留学生来了,我们教他们什么,他们走的时候应该带走什么。是单纯的语言、或者专业知识吗?显然不是。专业知识他们在哪个国家都能学到,未必非得到中国来学。所以,传授给他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当我们给留学生讲传统文化的时候,他们会问:老师,中国现在的文化是什么,现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该怎么讲,讲什么。当看到十八大上提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时,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3年我申报了国家课题:《建设和谐世界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可惜的是没有获批。但是又很高兴的是,这个课题得到了我们学校的资助。

讲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就是第一个词“富强”。十年前,我们的留学生几乎都是自费来学习的,招到一个学生都是我们的宝贝。那时候,我们不能完全用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他们,他们经常上课迟到、甚至不上课,我们只能每天打电话叫他们来上课,向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跟他们聊天:“你一定要上课,不然对不起父母给你们的学费”,学生却说“老师,这是我自己的事情,钱是我父母给的,好像跟你没什么关系”。现在,留学生享受着各种奖学金,包括国家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河北省政府奖学金、河北师范大学的优惠政策等。他们不用管,会主动积极的上课,甚至有的学生比老师去的还早。因为他们明白,如果不按时出勤好好学习,下个月的奖学金就没了。这就是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有能力拿出这一部分钱来给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这样做的效果显而易见: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对老师特别尊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在昨天,中午12点我下课以后,一个印尼家庭一家四口找到我,请我帮她们家13岁的女儿翻译演讲稿,她要参加留学生汉语水平大赛。这个演讲稿主题是关于梦想的,我摘抄了几句里面的内容,她说,“我的梦想是7年之后做一名老师,15年之后做一名学校的管理者,而我终生的梦想是在印尼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就在这周的课堂上,当留学生提出对我们一些中国人身上存在的卫生习惯不能接受时,我非常有底气的给他们讲了“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个我们共产党人的思维方式。学生很信服。

最后,我想用一句入党誓词结束我的汇报,那就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让我们每个岗位上的党员教师为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奋斗终身,因为这就是我们共产主义事业的一部分!



在聆听中自省   在自省中前行——河北师大青年党员培训学习总结

教育学院   蔡辰梅

自从1997年入党以来,近20年的时间里,从未如此郑重地思考过党的问题,自己作为党员的责任问题。混迹于市井,失落了激情。而在此次培训中,内心某种深层的东西被唤醒。

一、“无私的党”,自私的我

此次学习中,专家们用鲜活的事例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艰难困苦中为这个国家寻找道路,用生命去捍卫他们的信念和理想。没有太多主观的表述,一个个历史镜头和画面,让我反思自己平日里人云亦云的无知和幼稚。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一个概念,在这里是真正认识世界的工具。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生生不息,总是需要一种群体性的努力,共产党在特定的历史境遇中选择了担当。

党还是那个党,但作为党员的我们已经失却了先辈们的浩然正气和豪迈精神。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作为个体和这个组织的关系,遗忘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和这个国家的关系,狭隘的自我沉浸在个人主义的泥沼中,失却了大的关怀和关照,只剩下一个“”。自私的结果就是作为个体的“孤魂野鬼”一样的存在,失去了和周围世界的关联。我和河北师大有什么关系?我和这个党有什么关系?我和这个国家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几乎从未进入我的意识。而抛开一己之私,我们会在本质的关联上发现,师大是我们的师大,党是我们的党,国家是我们的国家。当我们发现了自己和周围世界之间有意义的关联,我们便已经发生了质变。格局的改变,对人生而言是根本性的改变。“心底无私天地宽”,传承这个组织最崇高的品质,化为小我默默的改变和行动。

二、做真科研,因兴趣和责任而做学术

一直标榜自己在做科研,而专家们对科研创新的解读,却令我开始反思,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科研。“为论文而论文,为课题而课题”,写的论文自己都不愿意看,做的科研痛苦多意义少。究竟如何才能做出对自己和社会真正有价值的科研呢?因为求知的兴趣而做,因为解决真问题的责任感而做。做的过程其乐无穷,做的结果价值无限,倘若真能如此,所有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便有了价值。因此,究竟要走一条怎样的学术之路,需要仰望蓝天,安静地思考。低头赶路的时候太多,安静面对自己反思的时候太少,所以,才会走那么多的冤枉路。

而之所以找不到路,在最根本的地方是因为没有发现科研更为广阔的责任承载。科研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职称评定,经济创收,科研还应该是国家富强的推动力量,应该是为人民生活更好的助推力量。自己是做教育研究的,这么多的教育问题令人忧虑,而自己的研究却不能实现真正的回应和贡献。幸而自己还年轻,还有机会去调整和改善,让自己的科研可以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可以创造更真实的价值,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别人。所以,正在承担和实施的项目,将会因此次学习而做根本性的调整。

三、教好学生,让我们有值得期待的未来

此次学习中,一位专家谈到自己用半天的时间和学生谈心,学生居然泣不成声。我很感慨。自己自认为是一个尽责的老师,但是真正花时间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却做得很不够。只有走心的教育才会深刻地影响心灵。而不去了解学生内心的欢乐和苦楚,不去了解学生的纠结和困难,就找不到进入学生内心的通道,也就很难在心灵的层面上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在自己带学生的过程中,更多地是提要求,规定截止日期,很少去了解学生的难处,学生的困境。所以,在心里藏下了很多对学生的不满和抱怨,认为学生不够努力,不够勤奋。“理解了,一切都可以原谅;原谅了,一切都可以理解”,只有怀着慈爱悲悯的心去对待学生,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而问题的关键是,我为什么要为学生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呢?如果没有意识的改变,就不可能有行动的改变。“不好好教学生就是窃国贼”,此次学习中听到这句话,我有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自己从来没有把好好教学生放在如此高度去理解。是的,好好教学生,这些被教好的学生就可以在未来交给我们一个好国家,不好好教学生,这个国家的未来就无法想象。在这个意义上,教好学生,让这个国家有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我们每个人也会拥有一个值得憧憬的未来。

四、以信仰为魂,享受教学的自信和幸福

一直仰慕朱月龙老师,一直疑惑那么空洞的课怎么就会那么火,此次学习中短暂的聆听,答案便了然于胸。朱老师不是在用嘴巴上课,他是在用信念和智慧上课。他的信念如此坚定,以至于能够用详实的数据资料让自己的信念不会招致任何质疑,不会出现任何漏洞。他那么幽默,幽默是智慧的化身。我一直希望能用最成功的教学让自己享受三尺讲台上的愉悦,但是自己却很难达到朱老师的境界,差距究竟在哪里,我在思索。我发现,看不见,摸不着的信仰其实是教学之魂。只有自己坚信不疑的东西,学生才可能坚信不疑。信仰是教学的动力之源,也是教学的魅力之源。我们注意了资料的收集,注意了形式上的花哨,却忽视的朴实无华的信仰才是最值得我们追索的秘笈。所以,在心灵的深处用功,才会在有技艺上真正的炉火纯青。

无论如何,此次培训是一次唤醒,唤醒的不只是共产党员的身份自觉,还有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此次培训还是一次碰撞,是家国情怀与一己之私的碰撞,还是表面功夫与心灵转向的较量。我庆幸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样的身份能够赋予短暂的人生更丰富的内涵,而这丰富的内涵只能通过心怀信仰地行动去书写和诠释。

这里是起点,我将慨然前行。



一次走心的学习经历——在青年党员教师学习班结业仪式上的发言

新闻传播学院   吴倩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代表我们第一学习小组——“求知”组,就26日下午在商学院展开的小组讨论情况向大会作一汇报。

昨天下午两点,会议准时开始。在宣传部部长宋书通和组长张广兴的带动下,小组成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态度严肃、气氛活跃。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次求知、求是、求实、求新、求索、求真的学习。多位校领导和专家的精彩讲座让每一位学员受益良多,引发了大家对当今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学与科研等领域的深入思考,也在“师大与我”的问题上进行了自我反思,有了许多新认识。通过这次培训,我们不仅提高了政治觉悟,还广识了各路有着相同政治信仰的青年才俊,这样的交流平台在我校可谓史无前例!赵书记、宋部长、白书记以及张广兴、朱绍华和各位组长等领导和同志们低调、平和、踏实的办事风格,让人如沐春风、倍感亲切,为老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事实证明,这是一次走心的学习经历,接地气的组织生活!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组织做出的一个英明决定,将青年党员教师培训班的准入年龄上限设在45岁,这让在座的许多大龄党员们着实振奋了一把。历史学院的王立新老师就坦言:这次培训让他有机会再次回到青年人的队伍,似一股春天的风唤起了生命的活力,干劲十足。

大家都知道,近些年我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团体和个人不断地谣言惑众,试图撼动党心、民心,破坏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些典型问题,也让很多老百姓对这些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产生了一定的误解。面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班子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和决策方针。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坚定党员教师队伍的纯洁性、增强凝聚力和辐射力是很有必要的。数信学院的郭瑞强老师在会上提到:咱们培训班学习的内容挺丰富,也挺具体。以前听说过一些新名词,浅尝辄止而已。这次学习后,不仅知道了,会背了,也能给别人讲了。特别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有了更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对党的事业,对咱们师大的未来更坚定,更热爱了。

老师们都明显感受到,在我校宣传部同志们的认真筹备下,每一场讲座的命题和主讲人都是反复推敲、细心安排的,讲授者更是精心准备,从不同角度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献上了一道道精神大餐。我们不仅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得以深造,还收获了不少教学方面的启发。外语学院的王平老师说:以前在课上为学生们分析英文读物,时常会遇到一些敏感话题,有点无所适从。通过这次学习,她顿悟了,以后要学会并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判断分析西方的文章著作,自觉抵制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和入侵。平时,还可以把时政要闻、党的方针政策和教学内容巧妙结合起来,利用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弘扬正能量。

作为师大的青年教师,我们担负着教书育人和扛起师大未来的历史重任。教师和学生就是铸就师大精神的主体,对此,美术学院的赵生泉老师提出了他的“三人观”,即做人,做好教老师的老师;爱人,爱学生,与同事友善相处;育人,培育合格的人,有担当的人。这些话语简单质朴,但句句都是硬道理,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是谋求未来发展之路,是这个光辉职业的责任之所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老师的老师,我们更要时常检省自己的灵魂。在说到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时,老师们都认为,培训中几位校领导的讲话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大家在讨论会上纷纷发出了积极有力的倡导。教育学院蔡辰梅老师以“心中的道,脚下的路”为题表达了自己心中的感慨。她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更加清晰心中的道和脚下的路。道是一种信仰和方向,是我们教学和科研的灵魂。自己以前发表的论文自己都不怎么看,做课题像还债一样。同样上课和做科研,当我们融入了信仰和信念,就会有不同的境界,我们会在平凡的工作中找到崇高感,也会真正创造意义和价值,令我们欣慰无悔。

说实话,蔡老师提到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教师普遍面临的压力和困惑。诚如她所言,当赋予教学和科研以或崇高、或踏实的信念之后,我们收获的可能不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项事业,一份灵魂的满足感。物理学院的张少茹老师也结合着她的座右铭“潜下心来教学,静下心来研究”,和大家分享了她的学习感悟。

态度的转变源于信仰的力量,老师们深刻地体会到这股能量带来的凝聚力,也在思考如何传播信仰、传递力量。在讨论党员教师倡议书时,历史学院的王立新、资环学院的刘刚、体育学院的高峰等老师都提到了这一话题。在这里,我们引用公管学院申艳芳老师关于与非党员教师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倡议进行总结:爱国精神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具备的高尚品质,作为党员教师的我们,期盼着与全体教师一起为着相同的目标——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昨天下午的讨论会上,小组成员们从不大熟悉到相见恨晚,谈话热情不断高涨,大家畅所欲言,说了许多掏心窝的话,道出都是真情实感。化学学院的李艳灵老师谈到这次培训的收获时,总结出四点:一是重游革命圣地,激昂爱国热情;二是观摩磅礴音乐史诗《西柏坡》,彰显我校师生才情壮志;三是一次学习之机,一生朋友之情;四是以思想影响思想,以智慧启迪智慧,也灵魂唤醒灵魂。李老师还讲到:激励、鼓舞和唤醒是最伟大的教育,希望能够多请些像张广兴老师那样有思想、有才华、有追求,懂感恩、重情义的贤才之士和我们交流,他们的所作所为足以作为我们青年党员教师学习的榜样,如果是师大人人都如他们一样,我坚信师大就是最坚不可摧的。

李老师的这番感言也是我们小组成员共同的心声。在会上,张广兴老师和大家分享了他的一些成长和工作经历,以他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一颗爱国之心、感恩之心。张老师说,教好学生就是爱国,他教育学生要懂得承担对家庭、社会、民族的责任,要有更高的追求,不能被世人的眼光庸俗了自我,要依托个人力量、借助组织力量,传递正能量。法政学院的赵海英老师,是张老师的大学同班同学,也是曾经的同事,这一路走来,见证了张老师从班长到系主任、院长,为班级、为学院竭尽全力,无私奉献的大事小情。她动容地说:“广兴就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开班以来,张老师作为培训班的班长也是夜以继日地为大家伙忙活,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谢谢班长,您辛苦了!

此外,在这次讨论会上,一些老师也对本期培训和学校未来发展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想法。如文学院的杜志勇老师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反观我们自身,认为我校有必要系统地对校史进行挖掘和整理,梳理出师大所蕴含的精神脉络,拉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与归属,增强凝聚力。张广兴老师提出:集中学习结束后,我们将进入后学习班时代,班组同学须自觉构建青年教师交流学习的长效机制,以班组为单位酝酿沙龙、论坛等具体活动方式,从而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提高交流质量。还要加强后学习班时代的平台建设和管理,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凝聚力量、促进合作发挥效应。张老师还表示,班长不卸任、组长不离职,继续为“同学们”搞好服务。

昨晚,外语学院的高洁老师在微信中写下这样的一段话:以爱校、爱国、爱党为己任,从自身做起,弘扬社会正能量;以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面貌影响和感染学生,树立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想,这既是高洁老师的个人宣言,也是我们组,以及全班同学在培训班即将结束之际,向党组织表下的一个决心,我们将认真履行,不负重托!

昨天下午的讨论一直持续到六点钟左右,老师们仍意犹未尽。由于汇报时间有限,老师们的许多精彩言语和思想火花未能一一道来,更无法完全呈现出大家满腔的热情和这次培训带给我们的影响力。一周的时间过去了,每天下午相约图书馆报告厅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将带着不舍和新的憧憬投入到下一个阶段的工作中。在这里,我想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汇报——让我们“聚起来是一团火,散开来是满天星”,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我们以此为荣!

我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坚持 “三个自信” 做好育人工作——青年党员教师培训班学习心得

法政学院     路晓峰

2015年3月20日至27日,我参加了2015年河北师范大学青年党员教师第一期学习班。学习期间,认真聆听了王炳林、李建强等专家教授的讲座,赴西柏坡实地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经过几天的培训,感觉到收获很多,现将自己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通过本次培训,我感觉到加强对青年党员教师的政治理论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当前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随着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在互联网领域的意识形态斗争异常尖锐。比如一些微信订阅号,标榜自己倡导的是自由、多元的思想交流平台,但是通过观察就会发现,它们推送的绝大多数是针对当前我国政府政策、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文章。仔细阅读此类文章也不难发现,它们以批判现实自居,实际上是在抹黑现实社会,看不到任何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微信账号和平台,往往还会聚集很高的人气,聚拢很多的粉丝。很难想象,如果我们不对其提高警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这类文章将向社会、特别是向青年学生传递怎样的负能量。青年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青年教师因为与学生们年龄相近,较为容易和学生接触,更容易对青年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提高青年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治觉悟,让我们在课堂上或是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学生警惕错误价值观的影响,自觉抵制负能量的传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传递正能量,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我觉得本次学习班的举办是十分必要的,也恰逢其时。

第二,通过本次培训,我进一步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本人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由于学识水平和实践经历所限,以往谈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谈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常常感到过于空泛、难以把握。通过本次学习,我认识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而是鲜活的,具体的。在西柏坡我们看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迅速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不是靠简单的理论说教,而在于通过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解决了广大农民千百年来一直关心但从未能解决的土地问题,从而极大调动了群众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在当代,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也要从具体的,现实的问题着手。副校长陆军恒带领的驻村工作组的实践证明,理论只有走出书斋,走向实践,走到田间地头,才能展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只有通过解决群众身边的一个个现实问题,才能不断增强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提高群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自觉性。

第三,通过本次培训,我进一步感到自身担负的责任重大。教师之于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者。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学院,有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研究领域,但每一个学科,每一个专业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世界观基础之上的,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而以上这些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爱因斯坦曾说过:关于哲学背景的知识,可以提供给科学家们一种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性。这种由哲学的洞察力所创造的独立性,正是一个工匠或专家,与一个真正的真理追寻者间,最大的区别。我校的校训是“怀天下,求真知”,我的理解,我们要培养的也绝不是一个个的工匠,而是胸怀天下的真理追求者。因此作为河北师范大学的一名党员教师,只有自己首先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在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真正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这种责任。

第四,通过本次培训,我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社会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也有赖于每一个个体的努力。要抵制社会负能量的增长,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中的每一个都要做社会正能量的创造者、宣传者和传播者。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育人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因此,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自觉地将育人功能融合到教学和科研工作实际中。首先要做好教学工作,要紧密结合社会上的现实问题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理论讲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传播正能量,抵制负能量。同时,还要积极探索更加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以多样化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自觉地接受思想教育。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要坚持做好科研工作。马克思曾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科研工作为教学工作奠定理论基础。教学如果没有科研的基础,那么就会失去扎实的理论支撑,难以解释和说明现实问题;科研如果不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导向,不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就会成为脱离实际的,象牙塔里的孤芳自赏。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科研工作中要坚持问题意识,以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理论关切为导向,进行深度的理论阐释,增强理论的说服力,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特别感谢学校领导举办这次培训活动,不仅让我们青年教师进一步提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同时也给我们搭建了一个难得的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平台。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建立起沟通和交流的常态机制,为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思想的洗礼 精神的升华——青年党员教师学习班心得

外国语学院     高洁

2015年3月20日至3月27日,我非常有幸作为校青年党员教师学习班第一期的学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9个半天的思想学习培训。一周左右的时间,和各个学院的优秀青年教师汇聚到一起,共同接受思想的洗礼、精神的升华和智慧的碰撞,心灵收获了充实,意识得到了提高,友谊由此建立和加深。

一、政治意识的加强,思想觉悟的提高

打从记忆里开始,就经常听父亲把“我是组织的人”这句话挂在嘴边,那个时候懵懂的感觉到,党组织是个多么神圣又温暖的大集体啊!2004年我还是个大三的学生,受到老党员父亲的影响,对中国共产党满怀敬仰之情,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在党旗下宣誓,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转瞬我已经是个大学老师了,是个在“地球上最光辉”的岗位上播散知识和智慧的工作者了。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更是肩负着传播正确思想意识,培养德才兼备社会接班人的重任。

这次培训学习,教育部的王炳林主任专门谈到了中国高校意识形态的几个问题。他说:意识形态领域从来都不是真空的。这句话让我心里为之一震,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以及对学生不加强思想意识形态教育,那么占领这个高地的就很有可能是其他不利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思想倾向。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青年是思想最为活跃最为敏感的社会群体,青年强,则国家强。如果一个教师怀着对社会的各种愤恨、对国家和党缺乏信心、对自己的职业没有社会责任意识,那么可以想象,他(她)将会对青年学生产生多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宣传主流积极健康向上的意识形态必须是高校教师们的要务,是我们必须时刻牢记的工作重心。

政治素质是青年党员教师的重要素质,提高政治觉悟就要真正了解我们的治国方针和策略。张骥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四个全面”的治国理政方略,我们了解了这个方略的内在逻辑和深刻内涵,对我们党更加敬仰,对党的执政能力更加有信心。张继良教授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中国依法治国的科学性,解决我们对法治和宪政两个概念的困惑。陈晓玉教授为我们系统讲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让我们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是每个中国人共同的价值理念,是我们的国家价值观、主流价值观、共享价值观。我对这个社会更有责任意识,对我们的国家更有家园感了。

李建强书记更是满怀热忱激情,对我们谆谆教导,号召大家提高政治觉悟,坚定“三个自信”。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书记说,他们那代人对国家和社会责任意识非常强烈。“社会者,我们的社会;国家者,我们的国家;世界者,我们的世界!”李书记说到这句话时感情充沛,叩击着听者的内心最深处。是啊!作为这个社会一员,作为国家的一分子,我们在享受人民的共同劳动成果的同时,要时时刻刻记得我们的责任,做一个乐于付出的人,做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二、育人责任的加强,职业道德的提高

戴建兵副校长谈到教书育人这个任务时,谈到:只有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对这一点我有着深深的体会。2010年我曾作为顶岗实习驻县管理教师带领一百多名学生在邢台的威县和广宗两地实习。半年的时间,和学生同吃同住,一起接受全新的挑战和任务,一起面对实习中的困难和问题,也一起经历了收获的喜悦。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对学生的关爱和鼓励成了他们勇敢前行的重要力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都铭记在心,深怀感恩之心。这样的驻县管理经历,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的巨大能量,“爱学生”促生出来的是孩子们优秀的品行,健康的人格,向上的精神和爱人之心。戴建兵副校长强调,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会让学生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在日常教学中,每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学生都会听得聚精会神;每一个耐心严谨的解答,得到的都是学生满足感激的眼神;每一句殷殷关切的话语,都会收到同样温暖真诚的祝福。爱学生,爱教育,重育人,是每个老师的职业操守,也是老师最大的职业幸福。

陆军恒副校长结合具体的例子和生活实践提出了青年知识分子要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郑振峰副校长对弘扬传统文化,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作了系统的阐述。领导们的教诲,都对我们青年教师提高自身素质,锻炼各方面能力有重要指导作用,只有经过真刀实枪的生活锤炼,才能练出素质过硬,品格高尚,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

三、优秀同行的切磋,智慧火花的激发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任务。刘敬泽副校长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教育青年教师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精神,为实施创新驱动作出更大贡献。我听了刘敬泽副校长的讲座,深受启发,也倍受鼓舞。我国老一辈的科学家,如钱学森,邓稼先等,在艰苦困顿的环境下坚持做科研,为祖国跻身于科学强国之列,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工作不是由自身的利益所驱动,而是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置于最高之处。而目前高校中,很多老师做科研的目的只是为了评职称和拿荣誉,没有把科研的创新驱动和国家发展联系到一起,忽视了自身的社会功能。这样发展下去的高校科研,只能是越走越窄,越走越没有希望。

在小组的讨论中,我和组员们的互动进一步加强,听了很多优秀的青年教师同行们就自己的专业和研究领域发表真知灼见,虽然专业不同,但是在讨论中,很多有意义、有潜力的合作项目被激发出来,各位青年教师都能在同行身上看到闪光点,感受到正能量场。老师们纷纷表示,学习班结束后,学习精神不能结束,友谊不能就此结束,以后要建立各种联系渠道,互相鼓励、启发和学习。

这次的学习班,通过领导们、各位教授们的讲座,获得了丰厚的收获,精神的充实是无以言表的。虽然以前也去过西柏坡,但这一次的西柏坡革命传统教育之行,是我学到东西最多的一次,收获最大的一次。宋部长的精心组织,张班长的热心服务,各位工作人员的耐心、诚心深深打动着大家,让这个大集体充满了向上、温暖的正能量。

我的心得虽然只有几页,但是内心的澎湃情感是超出言语局限的,衷心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感谢学习班的组织者和工作人员,也祝愿下几期学习班顺利、圆满!

高等代数暑期短课程
主 讲 人 : 方新贵     教授 活动时河北师范大学
解析几何暑期短课程
主 讲 人 : 赵学志     教授 活动时河北师范大学
云中乐府:雅乐观念的成熟与元典认知
主 讲 人 : 项阳    研究员 活动时间河北师范大学
堆球理论及其在密码中的应用
主 讲 人 : 宗传明    教授 活动时间河北师范大学
有限域
主 讲 人 : 冯荣权    教授 活动时间河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