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需要更多章丘铁锅式“实锤慢打”

01.03.2018  12:32

  2月19日晚《舌尖上的中国3》播出后,节目中的主角章丘铁锅,因其低廉的价格和繁复的工艺手法一时间兴起了抢购热潮。节目播出当晚,铁锅生产商“臻三环”近3000口存货被“抢光”,随后几天更是陆续收到数十万口的订单。22日晚,章丘铁锅网店发布声明:“洛阳纸贵,章丘无锅,留下美好的回忆就好。”并希望大家申请退款。23日晚,章丘铁锅两家官方网店无奈以下架所有宝贝来平息买家的热情。(2月25日《法制晚报》)
  
  俗话说,钱多不咬手,显然订单多也不咬手,不仅不咬手,订单还意味着市场,意味着利益。通常而言,商家大多希望订单多多益善,但章丘铁锅网店在爆红之后不仅没有因为百姓不惜翻墙、堵门抢购铁锅的消费热情和如雪片般飞来的骤增订单而欣喜,反而忧心忡忡,压力山大,并暂时下架所有商品、劝请消费者退款。从表面看来,这种做法有些违背市场经济的常理,甚至有些犯傻,让人难以理解。实际上,这是一种真正的精明,也是对市场经济规律的真正参悟和尊重。
  
  章丘铁锅是章丘打铁文化的传承结果,是老手艺,是济南市章丘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匠人用口口相传、代代相传的“最笨的古法”实锤慢打,一口章丘铁锅要历经十二道工序,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直到锅如明镜才算完成。显然,章丘铁锅的品质保障、市场卖点和生命力就是“慢工出细活”,就是扎扎实实做事的匠心,如果让章丘铁锅的生产节奏快起来,要么改变工艺,实行机械化生产,要么减少生产的流程和环节,降低锤打标准,甚至偷工减料、掺杂使假,如此,章丘铁锅就不是现在被市场高度认可、被消费者热情追捧的章丘铁锅了,就走了形、变了味,就失去了品质的根和灵魂,章丘铁锅很容易在短暂的畸形繁荣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毁品牌,自断发展之路。
  
  “同盛永”铁匠铺一年只能生产一万余口“臻三环”章丘铁锅,而他们已经收到了数十万口铁锅订单,后续订单还可能不断增加。显然,要想保持工艺和质量,经营者凭现在的生产能力肯定无法完成订单,而要完成订单,就势必会让铁锅的品质打折。这是一个事关章丘铁锅品牌和信誉、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经营者没有被订单利益冲昏头脑,没有乱阵脚,而是理性评估章丘铁锅的品质定位和生产能力定位,科学评估经营风险,选择了宁可不要订单也要继续“实锤慢打”,选择了品质和工艺优先,选择了量力而为,给销售快车踩了一脚刹车,体现了诚信精神和品牌精神,是对章丘铁锅文化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负责。所以,消费者应该尊重章丘铁锅的生产实际和生产商发展意愿,尊重章丘铁锅的消费建议,让消费降降温,尽量回归理性。
  
  市场经济需要更多章丘铁锅式“实锤慢打”,需要更多品质精神,需要更多沉得住气的匠心和消费心。□李英锋

                                                                                                                          来源:中国工商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