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创刊20周年】雾霾之下,没有旁观者

09.01.2016  01:22

从2013年开始,“”成了人们生活中的热词。相关的科普,就像“”一样神奇而迅速地覆盖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今天,我们记录下雾霾中的这些面孔,记录的是别人,也是我们自己。

她,在雾霾中的日常生活

2015年12月23日7时,石家庄AQI指数293,重度污染。

每天早晨,周玉兰都会跟儿子或儿媳问问这一天的空气质量,“报数”成了一家人开餐前的习惯。

这一轮的雾霾天气从2015年12月19日开始已经持续了5天。而此前的12月6日至14日,雾霾天气超过一周。再往前,2015年11月全省平均雾霾日数达24天以上,历史同期最多。

70岁的周玉兰4年前从承德来到石家庄,当时,雾霾与PM2.5这两个词语对她来说,很生僻,冀北地区也曾有过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但那与“”不一样。

刚来时,天气一“变脸儿”,嗓子就干疼。若雾霾持续数日,整日不见阳光,不能出门遛弯儿,她便会感觉胸闷和焦虑。

十面“”伏,对于一位老人,能有什么办法?只能盼望着来年或能好些。

她能做的,却也十分有限:伙食里多了木耳或银耳;孩子们出门,反复叮嘱戴上口罩。

站在高楼的窗口,看着前面隐身于雾霾中的楼群,她也会有抱怨。早起儿子上班前,她也不忘说一句,“能不开车就别开了。

他,坚守在治污路上

2016年1月1日零时,我省再启区域橙色(Ⅱ级)应急响应,邢台市位列其中。“元旦假期又泡汤了。”贾立飞不经意地说着这话,似乎并不意外。

贾立飞,邢台市环境监察支队信访室主任,对他来说,已经没有“加班”的概念,一周能休半天也是意外之喜。他说,在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邢台名次“不好看”,干环保的压力特别大。

空气质量差,老百姓有怨言,矛头免不了指向环保部门。做信访工作多年,贾立飞没少消化这些“怨气”,但他说,“老百姓那是关注环保。

2007年,那时候排污企业多,但是污染举报量却少,每年大概三四百件。”从2013年之后,贾立飞对举报量的统计增长了10倍,“现在我们遍地都是‘眼睛’,都是‘线人’,哪有冒烟儿、扬尘,老百姓的电话立刻就会打过来。

2015年1月25日,同事孙德波在赶往一家化工企业进行检查时突发脑出血去世,年仅45岁。

战友”的离开对贾立飞触动很大,“但容不得你消沉,环保系统人少活儿多,在邢台一个人平均要管80家企业,你不干,别人的担子就更重。

贾立飞孩子刚刚两岁,他说,治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我们这一代就得这么拼了,治理好了大伙儿受益,咱自家孩子不也沾光?

他,相信坚持就有改变

从2012年开始,每年的省两会,政协委员郭斌都会成为媒体焦点。

2012年省两会召开期间,身为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的郭斌,紧急起草了一份《关于改善和提高省会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以民盟集体提案的形式提交,并被定为了当年的1号提案。

之后两年,以他主笔的关注大气环境的提案接连被定为政协1号提案。2015年省两会,他的提案仍和大气有关,而5年时间他关注大气的“连续剧”也清晰记录了我省对雾霾的认识和治理路径。“2012年的提案仅涉及石家庄,2013年,因为认识到雾霾区域性、流动性的特点,把治霾放在了全省框架下,提出了《关于改善我省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2014年,郭斌带来的提案为《科学治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此后,我省11个设区市陆续开展了大气污染源解析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摸清了影响当地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2015年,在科学精准治霾之下,深入治霾的概念被提出,而即将到来的2016年省两会,郭斌的提案关注的将是有关加强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治理。“从2015年的情况看,其他主要污染物指标明显下降,而臭氧却比较突出,臭氧的主要来源是VOC和氮氧化物;另外PM2.5今年一次排放和二次转化产生的量不相上下,而它二次转化的主要来源也是VOC,所以对VOC的治理是未来深入治霾的重要方向。

郭斌说:“虽然雾霾天气还是不时出现,但大气环境质量确实在不断提高。

2013年,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平均129天;2014年为152天;2015年1至11月全省达标天数平均为181天,比2014年同比增加了43天。

郭斌感慨,“污染物指标的点滴下降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价,我将继续为治霾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