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钟哲:少年的心灵荒漠谁能垦殖

13.08.2014  12:09

    西安阎良日前发生一起令人难以想象的恶性案件,14岁的男孩涛涛杀了只有一岁半的亲妹妹。当时,只有奶奶、涛涛和他的妹妹三人在家。涛涛支走了奶奶,然后用双手掐住了妹妹的脖子,几十秒后,妹妹睁开眼睛看着他,叫了一声“哥哥”。此时,涛涛也曾流下眼泪,有过激烈的心理斗争。但由于担心妹妹长大之后记恨他,他用被子捂住妹妹的头部,跑进厨房,然后拿起了菜刀……(8月12日《华商报》)

    不是白纸黑字印在纸上,不是新闻媒体用了几近三分之二的版面报道了这件事情的经过,我还要在它的真实性上打个问号。可是,除了“何因”要素尚在猜测之外,其他何时、何地、何事、何人四要素一个不落的新闻,让我只能放弃内心的质疑,相信它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的确如报道说的“难以想象”。难以想象一岁半人见人爱、刚会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小妹妹,在几十秒里经历了怎样的煎熬;难以想象14岁的男孩,怎就能杀心顿起,残忍的杀害自己的胞妹;难以想象妹妹一声“哥哥”的呼唤,怎么就换不来涛涛的悲悯,哪怕是一丝一毫,让他放下屠刀中止犯罪;难以想象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杀起人来如此残忍、如此老道,切断了妹妹颈部动的脉和静脉,根本没留下任何施救的机会;难以想象做完案后他没逃逸,而是从村里来到母亲店里,向父母告知了发生的事情;难以想象哥哥把妹妹当做攻击的对象,且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难以想象,他又是怎样看待事件的后果和自己的未来……

    有推测说,家里以前将全部的爱给了涛涛,但妹妹出生后,家人将一部分爱转移到妹妹身上,让他因失落产生不满。加之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极不平衡,往往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还有专家认为,现在相对放开二胎生育,但很多家庭,却忽视了对于老大心理的正确引导,因而家长在要二胎之前,应该征求老大的意见。我以为孩子心灵的荒漠或荒漠的心灵,才是恶性事件的动因。

    首先,荒漠的心灵让他不知道什么是生命、生活和生存,没有一点对于生命的敬畏,没有对他人——包括自己妹妹的一丝一毫的尊重。其次,荒漠的心灵只能放置自己的利益,充满了自私阴毒的情愫,充斥着唯我独尊颐指气使的气息,行为自私作风霸道。再次,荒漠的心灵拒绝正能量的接纳,反而将负能量积淀下来,凶残、暴戾乃至杀人的技巧,从来不加过滤。还有,荒漠的心灵放大了兽性的“本我”,让理智的“自我”和道德的“超我”受到抑制,结果天使退位魔鬼狰狞,催生出社会的异类。

    要想减少这类犯罪,就得缩小荒漠心灵的面积,最好让荒漠彻底消失,长出茵茵的芳草和参天的大树。而要想这样,就得改变单一成绩评价的体系,给人格的培养更多的权重。假如家长只对孩子事事顺从百般溺爱;假如学校只重考试维度,从不切实进行“”的培养;假如社会对这类事件不加关切,下决心进行教育纠偏,恐怕“涛涛”不绝、遗祸深远,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