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滦集团攻坚克难系列报道之二:调结构 促升级 转型发展见实效

21.01.2015  10:49

开滦集团攻坚克难系列报道之二

调结构  促升级  转型发展见实效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开滦集团积极应对挑战,加大煤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力度,加快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在深化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方面效果凸显。

能源化工产业提升优化

2014年,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坚持以化为主、以焦为辅的原则,不断优化焦炭和化工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在全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实现全年整体盈利。

按照大型化、基地化、园区化,上下游产业联合、循环经济的科学发展路径,集团公司已分别在京唐港、迁安、承德建成3个煤化工园区。

位于京唐港煤化工园区内的中润公司,牢牢把握“循环经济、绿色化工”的发展方向,通过七大循环系统,在园区内实现了水、煤气、蒸汽、氮气、压缩空气、甲醇弛放气等介质百分之百综合平衡利用,实现了“废渣不落地、污水不外排”的节能减排目标,形成了以焦化为基础、多种焦化副产品深加工并存的产业格局。

中浩公司是集团公司煤化工新材料基地。这公司“甲醇—聚甲醛”和“苯—己二酸—尼龙66盐—尼龙66工程塑料和纤维”两个项目,是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

自项目建设以来,中浩公司针对聚甲醛装置、硝酸装置、环己醇装置、己二酸装置和热电系统等实施技术优化与创新569项,其中聚甲醛项目3项创新成果、己二酸项目两项创新成果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中浩公司已研制出耐磨、增强、增韧、抗UV、耐候和抗静电6个系列30多个牌号的聚甲醛改性产品,其中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高了产品附加值。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2014年,集团公司不断拓展金融服务产业范围,优化物流产业结构,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金融产业是集团公司加快转型发展的新亮点。2014年,集团公司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充分发挥财务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优势,拓展金融服务产业规模。在集团公司独立核算的123家单位中,有115家单位纳入财务公司资金集中范围。

资金的快速集中为集团公司开展各项业务打下了坚实基础。财务公司通过信贷投放减少了集团外部银行贷款,降低了集团财务费用和实体产业的融资成本。截至2014年底,财务公司累计滚动提供资金支持100亿元,降低集团融资成本2.2亿元,贷款范围覆盖煤炭、煤化工、物流、装备制造等集团重点行业,有力支持了“两主一新”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也是集团公司在过去一年里重点挖掘的“新矿”。据统计,仅2014年上半年,文化旅游产业收入就完成2382万元。

集团公司利用得天独厚的矿业遗存,发展文化产业。立足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形成以开滦博物馆为主导,第一佳矿馆、电力纪元馆、井下探秘馆、近代绞车博物馆、乐器博物馆以及筹建中的蒸汽机车馆、红色记忆馆为支撑的“一园八馆”格局;文化创意与工业博览开发模式相结合,利用厂区内建于19世纪初的老厂房,修旧如旧,将中国音乐城项目打造成北京798、上海田子坊风格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园区;采用综合商业开发模式,将文化与房产相结合,利用原唐山矿业公司大型储煤场,将老开滦记忆碎片整合,提炼出“西洋风韵”“南土熏风”“民俗风情”三大主题区域,打造成文化景观与商业元素巧妙融合的“老唐山风情小镇”。

集团公司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以独特的方式为社会提供了了解近代工业文明的新窗口,也为传统工业企业转型探索出了新的发展模式。

集团公司把现代物流作为转型发展的新舞台,形成煤炭专业物流、物资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汽车物流、逆向物流等五大业务板块。2014年,物流产业预计完成收入1293亿元,预计利润完成2.58亿元。

新兴产业快步前进

作为集团公司“两主一新”产业布局的重要板块,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4年,以较快速度发展。集团公司把发展装备制造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新优势,由原来的以修理、配套为主,转向以研发、制造为主,开展高端产品研发,形成煤矿、煤化工、冶金、节能环保装备四大板块。2014年,集团公司装备制造产业收入预计完成5.77亿元。

集团公司稳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加大矿山物联网项目产品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力度。同时,一批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也在有序推进中。

2014年,集团公司通过产业拓展、升级,实现经济基本平稳运行。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