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制药集团开放共赢 闯出多领域战略合作强企之路

22.04.2016  18:53

华北制药集团开放共赢 闯出多领域战略合作强企之路

——打造“升级版”新华药系列报道之开放共赢篇

近日,伴随华药22年的企业内刊《药城》更名为《华北制药》,看似一桩小事,实质上推倒的是无形的思想壁垒。曾经,我们骄傲华药是一座城;曾经,我们也苦恼这座“围城”的束缚,市场催生变革,目标激发动力,打开药城大门,围在“城里的”走出去了,“城外的”走进来了,华药融入深化国企改革的春潮中……

共赢:奠定开放一方“

改革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改革中我们不怕遇到问题,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行动去解决问题。华药国际和九州通的分手,暴露出的是合作中的问题,但是,集团公司董事长张振恩和九州通的老总最后一次谈话,他说了几个词:遗憾、抱歉、可惜、不可怕。对这次合作的失败他表明了自己态度,对未来他真诚地表达了愿望。

九州通问题华药高层领导的表态,开启了企业合作共赢的一个里程碑,“药老大”开始用客观的眼光审视自己、行业和市场。在形势任务报告会上,这个事件作为一个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任何一个合作只有共赢才能长远,“开放的华药欢迎您”必须要建立在真诚包容共赢的基础上,不能唯利是图,共赢的价值观为开放奠定了基石。

真诚:招来外部八方“

当前是改革的攻坚期,也是发展的机遇期,国家和河北省先后出台了医药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更是让华药信心满满,热忱满满。

2015年以来,华药领导“兵分多路”,马不停蹄地往返于北京、天津、上海、沈阳等地,积极寻求和引进合作伙伴,加快推进开放合作步伐。领导层“求贤若渴”的真诚感染着被访单位,一些医药科技专家、市场高端人才、中外客商也纷纷走进华药的大门寻求合作,有的已“筑巢”安家。

张少英,美籍华人,美国普渡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原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部长办公室生物医学研发主任项目官,3月 1日已经入职华药,受聘为华药集团动物生物制品特聘专家。作为国内生物工程领域技术拔尖人才,他的入职无疑对华药重点突破生物工程领域的关键性技术,为生物制品研发提供技术保障发挥积极作用。

引进来”带来的是与市场紧密对接和企业创新能力及整体实力的大幅提升。2015年上半年,由天津大学与华药共同成立的“医药结晶工程技术联合实验室”在华民公司正式挂牌,天津大学的国家级科技发明成果在华药落地转化,新技术的运用对提高华民公司产品质量和结晶收率成效显著。而作为华药新药研发基地的研发中心,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与包括中科院、中国药科大学、天津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10余家国家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通过“引进来”,借助外脑,加快对高端新品的研发和关键生产工艺技术的攻关,全力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研发创新体系。目前,许多合作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有的研发成果已进入生产阶段。华药用真诚汇聚了智慧的源泉,集聚了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

拼搏:打开市场一片“

停留在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改革不是改革,世界经济已经深度融合的今天,改革必须要有开阔的视野。华药领导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反复强调要解放思想,勇敢地“走出去”,拼出一片新天地,通过推进战略合作,为对外兼并重组打下基础,尽快补齐华药“短板”。

华药集团紧盯国内外市场,高起点谋求在高新技术资本运作、资产重组等领域的战略合作,通过“走出去”,达成了一批与华药产业具有互补优势的优质企业资本和项目合作协议。2015年,华药与河北沿海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共同投资兴建了 赵县生物发酵基地,在推动华药 VB12和青霉素 V钾的升级改造之外,还将加快产业国际化步伐,通过合资建厂、技术输出、产品输出等方式,与外商实施战略合作,占领国际医药市场。各子分公司也主动“走出去”,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多形式吸收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走市场化发展道路。2015年,金坦公司以增资的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企业效益大幅提升,而且投资方回报丰厚,真正实现了互利共赢。

新药研发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研发技术平台及完善的装备体系,过去是“养在深闺人不识”,今年 2月,该公司仿制药一致性服务平台“放下身段”与市场接轨,对外开放承接业务,通过创新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激励政策,充分调动起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激活了企业内生动力。技术合作、产品输出的同时,华药的思想文化也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大型体验活动“华药品质文化之旅”已经启动,文化的力量在润物细无声中蔓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我们坚信,开放的华药只要坚定不移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走开放共赢发展之路,定能够开创辉煌的明天。

齐立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