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千年秀林”建设者:大数据孕育“智慧森林”
【解说】“千年秀林”是雄安新区的中央绿心,造林工程于2017年11月启动,将打造以近自然林为主的森林体系,是雄安新区城市组团和版块之间的重要生态缓冲区。在雄安汇集了千千万万的建设者,32岁的黄雪晨就是其中一位。黄雪晨自2012年大学林学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千层板林场担任施工员、技术员,成为第三代塞罕坝人,2018年2月来到雄安新区,正式加入“千年秀林”的建设中。
【同期】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高级业务主管 黄雪晨
到现在为止,我参加了十万亩苗景兼用林、2018年秋季植树造林、2019年植树造林、2020年植树造林数个造林项目,目前雄安新区已经累计造林41万亩。
【解说】黄雪晨在“千年秀林”十万亩苗景兼用林,负责标段管理60余万株苗木的栽植及配套设施建设。黄雪晨说,新区造林质量和进度并重,栽植量最多的时候,一天有5000多人在造林施工。
【同期】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高级业务主管 黄雪晨
咱们这边树种一共200余种,主要是选取乡土、珍贵、长寿这种树种,大概松树类就是油松、白皮松、华山松这是常绿树种。落叶树种主要就是白蜡、国槐。
【解说】雄安新区运用科学方法植树造林、运用信息化手段管林护林,已经形成了郁郁葱葱的近自然林景观。每株树上都有二维码标牌,记录从苗圃到种植、管护、成长的全过程。
【同期】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高级业务主管 黄雪晨
我们采用的是曲线指纹状的这种种植方式,这样能让树木抗逆性更强。更近自然林一点。这样的好处就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对大自然的抵抗性更强,我们还采取了异龄、复层、混交的这种方式,也是为了增强林地的物种多样性。
【解说】不少的当地村民借着秀林的发展机会,有的做起了建设者、有的做起了护林员。59岁的赵建成是当地村民,在他看来,家门口的绿色越来越多,家乡变富变美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村民不仅有了休闲健身打卡地,还增加了家庭收入。
【同期】“千年秀林”护林员 赵建成
之前我是农民种地的,就是靠点粮食卖点钱,其他的没有经济收入。现在自从这个新区成立以后,就是把我们的地征收以后,国家给我们补助。另外,还安排我们工作,就是工资每个月就是3000-4000元。
【解说】目前,黄雪晨还负责生态建设公司的数字雄安建设管理平台的管理工作。黄雪晨表示,对“千年秀林”来讲,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经营也是发展方向,能有效提高千年秀林的管护水平。
【同期】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高级业务主管 黄雪晨
现在视频监控、bim、cim系统逐渐普及,以后一个技术员每天监控几万亩地,哪该浇水哪该打药,哪片开花哪片结果,都应该在电脑前就能掌握。
邢璐 崔涛 韩冰河北雄安报道
编辑:【郝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