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整治“回头看” 坚决杜绝“前清后占”

18.11.2016  04:34

    ——我省召开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回头看”工作会议



          为彻底整改隐患,防止反弹,11月17日上午,河北省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回头看”工作会议在石家庄召开,省安监局局长宋文玲、省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刘亚洪、省公安厅治安管理局副局长翟仕江,省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各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及发改、公安负责同志,管道企业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省安监局副局长武志新主持。

  会议宣读了《河北省油气输送管道隐患“回头看”工作方案》,石家庄市、沧州市、中石油管道公司、中石化管道公司沧州输油处、河北省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介绍了管道隐患整治“回头看”的经验和做法。刘亚洪和翟仕江分别就本系统隐患整治“回头看”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宋文玲在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肯定我省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工作取得的成效。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共排查出隐患2240项,其中重大隐患219项,隐患总数位居全国第5位。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管道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狠抓落实,在全面整改、重点攻坚、完善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所有发现的隐患已于去年底全部整改销号,整改率100%,三年攻坚任务一年完成,隐患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他强调,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我省油气输送管道点多面广,管道保护和安全监管任务繁重,工作基础依然薄弱。从管道企业层面来看,对管道本体安全重视程度不够,日常维护管理、隐患排查、检验检测不到位。专职巡护人员不足,技术能力不够,巡线巡查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危害管道安全的问题。由于管道输送距离长,涉及地区广,途径地缺少应急救援队伍和装备,管道企业与地方政府应急协调联动和快速反应能力较弱,应急处置能力不足。

  从政府和部门层面来看,有的虽明确管道保护主管部门,但监管力量薄弱,执法职能弱化;有的虽明晰部门职责分工,但履职不到位,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管道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规划不合理、违规核准、未批先建等问题。

  从第三方影响层面来看,盲目施工、交叉施工、管道周边乱建乱挖乱钻等行为时有发生,打孔盗油等违法犯罪行为多发、高发,严重影响了管道运营安全和公共安全。

  他要求,要继续深入开展隐患整治“回头看”,全力做好我省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工作。各级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王勇国务委员和张杰辉副省长重要指示精神,高度重视,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履职尽责,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和手段,确保管道安全运行。一要扎实开展管道隐患整治“回头看”。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督促和指导企业,制定详细的方案,通过“回头看”活动,进一步落实管道企业主体责任,全面彻底整治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严防出现反弹;进一步强化管道保护和安全监管责任,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损害油气输送管道的各类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二要坚决遏制管道重特大事故。从严从重打击私搭乱建、前清后占、盲目施工、打孔盗油等破坏损害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危及管道安全运行等违法行为,确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要强化应急保障,加强政企之间的应急快速响应和协同联动,完善重大险情报告和事故应急处置协调机制,全面提升管道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管道重特大安全事故。三要夯实管道安全工作基础。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做好管道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以及其他规划的有效衔接,要充分考虑油气输送管道安全运行需要,严格管道及其周边城乡用地规划建设管理,不得擅自更改城乡规划,不得违反城乡规划进行建设。同时,要严把安全许可关和工程质量关,从源头上避免形成新的隐患。四要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管道企业要加强运行管道的日常维护,把自己的管道看好、看紧、看死。五要严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要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落实管道保护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快建立健全管道保护和安全管理责任体系。

  针对会议贯彻落实,武志新指出,一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各单位要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结合各自实际,研究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的具体意见,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措施,全力抓好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二是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攻坚战期间,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管道企业都体现出了很强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和问责。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对发现的隐患及问题,要依法依规予以处罚,督促管道企业整改消除管道隐患。
 

河北安全生产》记者 孙伟  摄影 刘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