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信社扶贫新模式 隆化推“政银企户保”农业合作贷款
河北新闻网讯(苏海波、卢珊)省农信社积极探索创新金融扶贫新模式,以隆化县为试点推出“政府、农信社、农业企业、贫困户、保险”五位一体的“政银企户保”农业合作贷款,真正打通金融扶贫“绿色通道”。截至4月30日,隆化联社30个网点已发放涉农扶贫贷款2473笔,金额2.26亿元,其中合作贷款585笔,金额5993万元,已有1200余户贫困户从中受益,金融扶贫的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落实金融扶贫倍增计划,提高金融扶贫服务力度。为更好地发挥金融扶贫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关键性作用,隆化县联社与县农业政策性担保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担保中心”)以及保险公司签署了《隆化县政策性农业合作贷款(政银企户保)三方协议》,充分发挥三方职能和协作优势,推出“政银企户保”农业合作贷款。一是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担保中心在农信社开立专户,出资人民币7000万元设立风险补偿金,代表政府负责风险补偿金的日常管理、担保考察、风险预测与控制、贷款办理担保手续等相关工作。二是放大金融扶贫资金乘数和成效。农信社对经担保中心认可的借款主体进行贷前调查、贷款发放、催收和清偿等贷款管理工作,并在担保中心实际出资的风险补偿金8倍额度范围内,向符合条件的贫困户、种植养殖大户、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借款主体分别提供金额5万元-200万元不等、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的贷款。三是推行信用保证保险。保险公司为担保中心担保的贷款办理保证保险和政策性保险,并按照约定承担保险责任,有效分散贷款风险。四是引进财政贴息政策。县财政部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非贫困户和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办理的“政银企户保”合作贷款,按不同标准予以贷款贴息。
依托“5+1”工作机制,强化金融扶贫服务质量。隆化县联社先后出台《隆化联社“致富宝”(政银企户保)贷款实施方案》《隆化联社“致富宝”(政银企户保)贷款奖惩考核办法(试行)》等文件,明确贷款条件、额度、授信审批权限和工作流程等,为“政银企户保”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奠定制度基础。一是整合业务流程,同步开展“一站式”贷前调查和保前调查。由“五包一”人员(即: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乡镇包村干部、驻村扶贫工作队、村两委负责人和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负责人,五人包保一个贫困户)和农信社信贷人员组成“5+1”工作组,进行实地贷前调查和保前调查,并向县担保中心提供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反担保合同,由“5+1”工作组签字,村、乡镇盖章后报担保中心审批。二是优化办事程序,实现联合评审与贷款审批的无缝对接。担保中心提交联审监管小组进行审批后,向农信社出具《担保意向书》。农信社根据联审小组审批确定名单,进行“信用筛查”,对没有不良记录、符合贷款条件的及时放贷、随批随放。
强化“三种意识”、建立“三项机制”,提升金融扶贫服务成效。一是强化“三种意识”,努力提升金融扶贫服务水平。“效率意识”——坚持效率第一、特事特办原则,第一时间进行贷款审批,并在基层信用社开辟“政银保贷款”绿色通道,确保15个工作日内完成,不违农时,不误农事。“公开意识”——在各基层信用社布放宣传栏,将贷款办理条件、审贷责任、放贷流程等内容进行公开,让广大农户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规定和要求,提高金融扶贫贷款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为民意识”——成立宣讲小组,深入乡镇、村组发放明白纸,普及金融知识,让贫困群众、合作社、龙头企业真正明白如何借贷、如何用贷、如何还贷。二是建立“三项机制”,实现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监督机制——采取定期回访与实地勘察相结合等方式,跟踪贷款使用情况,避免“贷而不用、贷而他用”。精准扶贫与信用体系建设的互动机制——将精准扶贫工作与当前开展的“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有机结合,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将农户调查、信用评级、授信及借款户贷款协议履行情况,作为衡量借款人信用程度的重要内容,对完成一个产业周期积极还款的,再次贷款时给予优先和优惠,有效提升了农户的诚信意识,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风险分散和保障机制——对出现的逾期贷款,及时启动“保险公司、政府、农信社”三方风险共担机制,有力防控信贷风险。对恶意欠贷、诈贷的,由县政府成立清偿领导小组依法清收,确保金融扶贫贷款“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实现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为脱贫攻坚提供长效金融服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