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入冀 亟待提速

01.04.2016  19:51

河北日报记者 郭春虹

这几天,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以下简称“平安养老”)的有关人员正奔波于河北各地,积极推动保险资金投资河北各地的项目,这是该公司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举措之一。

据了解,保险资金投资对比银行资金投资具有规模大、使用周期长、使用方式灵活等特点,特别适合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2015年12月,保监会发文《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推动保险业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内容涵盖鼓励保险机构落户京津冀地区,保险资金支持京津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省政府也积极鼓励在冀各家保险公司引入总部资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多家保险公司也为此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千亿险资“”进河北

截至2015年底,平安养老通过利用集团综合金融平台及自身直投业务,已累计为河北省引入资金251亿元,是河北省内首家引入资金远高于上缴保费的保险公司。”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总经理曹辉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介绍。

据了解,平安养老两年来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频频出手,利用自身及集团资源投资我省部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石安高速信托计划、唐山二环路改造债权计划及河北建投债权计划等,累计为我省引入资金251亿元。此外,平安养老还积极配合省政府引进平安银行提前来河北开设机构,并在去年四月份签订了2000亿产业基金投资协议。

据了解,不只是平安养老,太平洋、泰康、中国人寿等险企都在我省的基础设施与能源等领域大显身手。截至2015年底,河北省保险资金运用余额1001.1亿元,有30多家保险机构通过银行存款、债券、股票投资、险资债权计划、信托计划等多种形式投资河北,较2015年年初增加522.5亿元。

加快险资入冀,还需打破瓶颈

尽管各家保险企业已经为河北的经济建设投入了1000多亿资金,但在曹辉看来,距离我省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险资入冀慢,增信企业少是关键。险资的强增信问题难以解决,是制约险资快速进入河北的瓶颈。

河北有大量的优质项目,而险企手里握有大量的资金,二者如果能够有效对接,将会大大地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据保监会的有关调查,截至目前,河北省的险资使用量应该在3000亿以上才“配得上”河北作为保险大省的地位,所以曹辉认为,河北对险资的使用还需要再加码。

险资的构成,一部分是企业缴纳的年金,一部分是老百姓缴纳的保险费,因此这笔钱的投向必须安全、稳妥,这就需要有无论资金背景还是信用背景都含金量十足的企业来做担保。但是就河北而言,除了符合条件的银行外,只有3家企业符合以上担保条件,而山东则有17家,两省的差距不言自明。

曹辉建议,河北可以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通过资产划拨等方式组建符合增信要求的担保企业,以为将来保险资金进入当地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