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难除旱情 七成农田“喊渴”

07.08.2014  11:33

我市要求搞好水库、塘坝水源的联合调度,做好抗旱服务    

图为农技人员对受灾作物进行现场采样分析,查看旱情。本报记者 张晓峰 摄

玉米长势严重受影响

在行唐县下闫庄村村北,本应长着绿油油玉米的土地,现在却一片荒芜。“这是去年收完玉米后留下的茬子。”村民李同喜说,这近百亩地因为只能靠天吃饭,所以每年只种一季玉米,虽然收成不如水浇地,但好歹能收点儿。“今年太旱了,根本没法点玉米苗儿,就是种上了也收不了。”李同喜说,为了不浪费种子,他的14亩地就放到了现在。

顺着坎坷不平的小路向西走,约十分钟后,记者在路两旁见到了绿色。“看我们的‘蒜苗’长得不赖吧。”指着刚到膝盖的玉米,下闫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拴龙自嘲的语气中更多的是无奈。他告诉记者,因为严重缺水,玉米无法正常生长,本应长到一米七八的玉米现在仅50厘米左右,成为“玉米侏儒”。

在去掌头村的路上,记者发现,除了玉米,田里还种着红薯,其长势也不尽如人意。掌头村的李素艳说,自己家种了四亩地红薯,除了一亩地因为离家近,多浇了一次外,其余红薯只在灌渠放水时浇过一次。“俺们前两天看了看,红薯秧还不如刚种的时候大呢。”李素艳说,村里大多数红薯跟她家情况差不多,“要是再不下雨,红薯就收不了了。

降雨偏少是干旱主因

降水少是遭受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行唐县防汛抗旱办公室主任周玉清介绍,今年以来,行唐县受冬春夏连旱、降水极少和近期持续高温天气的影响,遭受了罕见的干旱灾害。截至目前,全县今年平均降水82.8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降水减少六成,特别是7月份进入主汛期以来,全县平均降雨量仅为15.2毫米,比往年同期减少87.7%。

我们首先把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作为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周玉清介绍,县财政先期紧急拨付150万元用于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整合各部门资金用于解决群众饮水困难工程,并时刻关注旱情发展,对新出现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要及时妥善解决。同时,迅速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保障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降低灾情损失。

多措并举缓解旱情

见到掌头村的李小三时,他正在浇自家的红薯地。“这是渠里放的水,昨天晚上到的俺们村。”李小三口里的“”,指的是磁左灌渠。

我们7月30日开始从横山岭水库引水。”磁左灌区管理处主任赵国强介绍,除了向江河水库放了3天水外,其余的水都经过干渠,流入14条支渠,用于沿线百姓的灌溉。

赵国强说,一般情况下,玉米几乎不用灌溉,只靠降雨就能收获。“今年太旱了,如果再不放水,玉米都得绝收。”赵国强告诉记者,目前正值主汛期,按照惯例,灌区都会开启泄洪闸,以方便泄洪。然而,从7月30日起,他们关闭了泄洪闸,从上游的水库引水,使之流入支渠,让百姓浇灌玉米、红薯等。

赵国强到磁左灌区管理处工作的21年中,主汛期引水、放水,今年还是第一次。“我们预计还要再放半个月左右。”赵国强说,此次放水尽量使塘坝、水坑等蓄水工程蓄满水,通过渗漏补充地下水,抬高水井水位,满足百姓用水。

我市要求做好抗旱服务

针对当前出现的旱情,日前,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发出通知,要求科学调度水源,做好抗旱服务。

通知要求,各县(市)区防汛抗旱部门要搞好水库、塘坝水源的联合调度,灌区要控制好放水时间,人饮困难地区必要时应组织发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帮助群众拉水,确保群众生活用水。

同时,要修建水池、水窖、截潜流、大口井等蓄水工程和水源工程,增加抗旱水源。水利部门要指导农民适时浇灌,科学抗旱,抓好秋粮管理,电力、石油等部门要为农民抗旱提供用电、用油保障。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