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是2017年宏观经济的主要任务

25.01.2017  09:36

  防风险和守底线是整个宏观政策最主要的调整策略。在这样一个策略下,宏观政策重心已经从过去的稳增长转到防风险上。

  近日,在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副所长闫衍博士代表课题组对2017年1月份乃至全年的宏观经济形势做了分析和判断。

  他认为,从未来整个宏观政策调整方向来看,防风险和守底线是整个宏观政策最主要的调整策略。在这样一个策略下,宏观政策重心已经从过去的稳增长转到防风险上。包括去年12月份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一些主要的会议精神均将防风险提到一个比较重要的日程上,防风险也第一次成为整个政策组合里面很重要的一个政策重心,在这个情况下,未来面临着挤泡沫、去杠杆的压力。

  他认为,在稳中向好的基本面下供给侧改革还会深化,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提速增效都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尤其是供给侧的改革,从前期的工业、农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深化,对整个经济的提速增效将会产生一个比较明显的效果。

  在防风险的背景下,稳健的货币政策会趋向中性偏紧,从过去CPI和PPI变化趋势来看,通胀压力上行依然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括美国加息和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对整个经济政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外汇占款的变化对整个货币政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去年全年外汇占款的总量大概下滑了2万多亿元,2016年12月份下滑了3000多亿元,外汇占款的总量已经下降21.9万亿元,对整个货币政策的推动有一定的影响。

  财政政策会继续积极有效,但是从结构来看会发生一些变化,财政赤字可能会有微幅的提升,国债的发行规模有所扩大,减税降费可能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政策,因此整个财政政策可能还会朝着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向变化。

  在防风险、守底线的策略下,最主要的还是如何化解债务风险,通过经济增长来化解高杠杆问题。通过扩大融资、债转股的政策组合来进一步化解风险。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台的债转股的规模将近3000亿元,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政策组合对今年的去杠杆、防风险应该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作用。

  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看来,今年的出口会比去年有一个好转,可能会有一个正的增长空间。因为从2016年中期以后,可以看到在全球范围内主要经济体制造业的PMI都有一个趋势性的上升,这个上升的势头到现在并没有停下来。所以如果没有太多的外部冲击,2017年的世界经济不是太差的年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毛振华认为,2017年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是存在一些看不见的困难和问题。一个问题是传统的保增长政策对效率、效能、政策的作用是递减的,到了一个边际状态。另外,风险的累积到了相当的程度,我们适时调整政策,把防风险作为保增长的前提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这种大背景下,宏观政策不可能有那么宽松的货币政策,当然财政政策还是有一定的空间。接下来全球格局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2017年是挑战之年,是风险之年,要高度重视。特别是对外贸易的风险。在投资方面,毛振华认为核心是两个,一个是中国长期持续的投资,使得投资的效率下降;一个是民营企业的信心不足。因此综合主要因素考量,2017年是非常严峻的一年。(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