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卒中要“三轮驱动”

30.10.2019  16:26

  10月29日,2019年世界卒中日暨第九届全国卒中宣传周系列活动在京举办。专家共同呼吁,推广卒中防治关键适宜技术,优化医疗机构诊疗流程,拓宽科普宣传覆盖面,“三轮驱动”推进脑卒中预防和治疗。

   脑卒中发病率急剧攀升

  脑卒中俗称中风,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国民健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王陇德介绍,自2005年以来,脑卒中一直是我国国民第一位死因。数据显示,2017年,脑血管病占我国居民疾病死亡比例在农村人群中为23.18%、城市人群为20.52%。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过去30年里,我国脑卒中发病率急剧攀升。据2016年综合标化患病率测算,我国40岁以上人群现患和曾患脑卒中人数为1242万;根据2017年数据测算,全国每年死于脑卒中的患者达196万。

  “国际国内研究和防治实践证明,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其危险因素清晰,防控手段明确、有效、易操作,投入产出效益明显,加强卒中防治可以有效减少死亡和残疾。”王陇德呼吁。

   卒中防治体系不断优化

  王陇德说:“近10年,在政府主导、学会推动,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医疗机构卒中防治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持续提升,患者就医可及性不断提高。”

  据了解,2009年,卫生部成立了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从2011年起,财政部、卫生部设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医改专项,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40岁以上人群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与干预项目。

  与此同时,“国家、省、市、医院”四级卒中防治体系也逐步建立起来,溶栓、取栓等卒中治疗关键适宜技术得到推广。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基于1200余家医院的调研数据显示:982家医院开展了近5万例静脉溶栓,459家医院开展1.2万例取栓治疗,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21.7倍和36.8倍。

  “通过卒中急救地图App,患者一键呼叫‘120’,可直接转运到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脑卒中防治工程脑血管病急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剑说,尤其是2015年卒中中心建设工作启动后,很多医院进行制度、流程再造,实施“先诊疗后付费”。目前在高级卒中中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从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的时间(DNT)中位数平均值已达国际标准,患者残疾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技术与科普应齐发力

  近年来,国内外脑卒中防治关键适宜技术不断进步。从单纯静脉溶栓到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甚至根据患者病情直接取栓等不断创新的治疗方式,为更多患者赢得了康复的机会。

  但王陇德指出,当前,关键适宜技术普及还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医院尚未行动起来。全国卒中登记平台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上报数据的医院中,仍有44%的三级综合性医院、88%的二级综合性医院未常规开展静脉溶栓治疗;82%的三级综合性医院未常规开展急性脑梗死介入取栓治疗。此外,掌握关键适宜技术的医生多集中在城市和大型医疗机构,基层医院专业医务人员缺乏;大量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诊疗能力不足,适宜技术培训推广进度有待加快。

  技术要推广,科普宣教要易于操作。王陇德强调:“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农村群众的脑血管病防治知识还很缺乏,获取防治知识渠道还不够广泛。必须把科学的保健知识以通俗易懂、易操作的方式,传播给广大群众。”

  据悉,目前我国已有80%以上的地市至少建成了一家高级卒中中心,这些中心将调动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共同开展宣教,让群众能及时识别卒中,及时呼救,尽可能在时间窗内到达医院,使脑卒中患者得到规范有效救治。

高级卒中中心46分钟溶栓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卫生厅
中国方案成脑血管病治疗国际标准
  脑卒中发病后24小时的时间窗内,卫生厅
全国卒中宣传周启动
  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