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阎锡蕴研究员应邀到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讲学

15.10.2015  11:52

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阎锡蕴研究员应邀来到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纳米酶的发现及潜在应用前景”的学术报告。生命科学学院孙大业院士、科技处处长孙政、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于海涛、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毅与化院师生一起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中,阎锡蕴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酶的发展历史以及酶的分类,让大家对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从一个故事引出了纳米酶的发现过程,并介绍了她的团队在纳米酶研究上的成果。她们在利用纳米酶对肿瘤进行检测以及进行进一步治疗方面,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纳米酶与其他几种酶的对比,例如,过氧化物酶,人工酶等,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廉。随后阎锡蕴研究员将纳米酶的催化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三种利用纳米酶所研究的新技术,即纳米酶试纸条,纳米酶肿瘤诊断新技术,仿生铁蛋白纳米载体。最后,阎锡蕴研究员更深入地讲解了纳米酶发现的深远意义。这场报告内容丰富,阎锡蕴研究员以她幽默、风趣的讲解,展示了近年来她在化学领域所取得丰硕成果,并与听众共同分享了科学研究的快乐,使大家受益匪浅。

学术报告会后,阎锡蕴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热烈的交流和探讨,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做出了详尽的分析和清晰的解答。

阎锡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亚洲生物物理联盟主席。她系统性工作相继在Nature Nanotechnoloy 和PNAS 等刊物发表140余篇,发明专利30项,部分专利已经进入美国、欧洲和日本并实现成果转化。这项工作代表着我国为数不多的、开拓了新领域的重大原创成果之一。阎锡蕴荣获中国科学院十大女杰。围绕肿瘤领域基础科学问题和需求,发现新靶点CD146、阐明机理、完成临床前研究、实现成果转化;并且在转化研究过程中,又有新的科学发现,首次提出纳米酶新概念,原始论文2007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后,迄今单篇他引800余次,被誉为是纳米酶新兴领域的奠基之作。

(供稿: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