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荣:“闲来无事打人玩”的暴戾从何而来?

10.07.2014  11:17

    6月28日下午,河北一8岁男童晓辉遭11名同学围殴致死,涉事同学均不满14周岁。警方披露称,打人的几名同学当日因闲来无事在村内找人打着玩儿,恰好碰到晓辉便将其强行叫走并殴打。据了解,晓辉6岁即遭母亲遗弃,父亲在外打工,平时在校内常遭高年级同学欺负。(7月9日《京华时报》)

    因为“闲来无事”,竟然打人玩,且打了一次不够,再打一次,直至打到昏迷不醒。一般情况下,人被打得不省人事了,会慌张,会告诉大人,会想方设法救人,可这些孩子却是将人扔在路边,逃之夭夭,不管其死活。11个孩子打死一个孩子,多么惨忍的场面,多么狠心的孩子,要知道涉事孩子均不满14周岁,孩子之间本没有深仇大恨,可为何将人往死里打?

    孩子“闲来无事”,是难免的,但“闲来无事”可以找些有意义的事做,可以去帮助别人,甚至可以玩些别的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怎么就想到要打人,且把人打死为止。“闲来无事打人玩”的暴戾从何而来?打人时,那些孩子已经不是孩子,而成了恶魔。

    “闲来无事打人玩”的孩子不是个别。2012年2月17日深夜,南京15名年轻人在街上随机殴打路人,连续有4名无辜路人被打受伤。据嫌疑人交代,他们是在玩一款“暴打路人甲”的现实暴力游戏,没有固定的目标、作案地点、作案时间。这些嫌疑人都是90后,年龄从16~18岁不等。他们为寻求好玩刺激,就发明了“暴打路人甲”的游戏。“闲来无事打人玩”也是一个“暴打路人甲”的游戏。

    “闲来无事打人玩”是很可怕的,况且还是残忍地打死了人。这些孩子因为不满14周岁,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这些孩子的心中可能根本就没有法律的概念,他们觉得没有什么事可做,就想到打人玩,打人玩竟然成为了孩子们的游戏,这难道不可悲吗?

    “闲来无事打人玩”的暴戾从何而来?一方面是充满血腥暴力的电视剧、电脑游戏;另一方面是学校和家长失管。因为得不到老师、父母的关爱,他们的心灵也就变得极度空虚,打人就成为刺激的游戏。

    “闲来无事打人玩”恐怕不是第一次这么玩了。然而,在当地学校教师的口中,竟然是一片祥和之景,学校里从来没有发生学生打架事件,而涉事学生也从未打过架。这样的好学生怎么会有“闲来无事打人玩”呢?事实上,受害学生在校内就常遭同学欺负。而一个学生长时间不来学校上学,村子又不大,老师完全可以去家访了解真实情况,正是因为学校和家长的失管,才会酿成今天的悲剧。

    孩子的闲暇时光不该被作业、补习班所填满,但“闲来无事”却是需要管理的,学校教师要多组织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做一些公益事,而对于学生的课余情况更要充分了解,如此才能防患于未然,不然,等到孩子打死人了,还陶醉于孩子从未打架,这是严重的渎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