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问鲁甸地震为何伤亡大?

05.08.2014  10:49

房屋抗震性能差、人口密度高、震源浅是主因

  ■8月3日深夜,一名孩子在鲁甸县人民医院接受医治。

  ■8月4日,驻滇集团军工兵团救援人员与搜救犬一起在震中龙头山镇民房废墟中寻找生命迹象。

  ■8月4日晚,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的居民点燃蜡烛,为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祈福。

震级多大?

系云南14年来最大一次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研究员表示,此次地震是云南14年来最大的一次地震。云南省地震局专家李飞介绍,此次地震是云南自2000年1月15日姚安地震以来第一次6.5级地震。

蒋海昆介绍说,这次地震发生在北东向西鱼河-昭通断裂附近,震源机制结果显示为走滑型破裂。

震中20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强震频发,1900年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5次,最大为1974年5月11日大关7.1级地震,距本次6.5级地震震中约145公里。

震源浅吗?

仅12公里 浅源地震伤害大

震源是地震发生的起始位置,断层开始破裂的地方。地震可按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公里范围内的地震,叫浅源地震,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2.5%,释放的地震能量占总释放能量的85%。

其中,震源深度在30公里内的占多数,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李飞介绍,鲁甸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2公里,属于浅源地震,伤害性较大。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也属于浅源地震,北京、上海、天津、山西、陕西等多个省市有明显震感。

人口太密?

灾区平均人口密度是全国两倍

李飞表示,和全省每平方公里116.6人、全国每平方公里142.8人的平均人口密度比,此次震中区域的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265人,已远超出了平均水平。对比2012年彝良地震,当时灾区也是人口密度较高,平均每平方公里205人。

鲁甸东北与昭阳区接界,东南与贵州威宁县毗邻,南部和西部与会泽、巧家两县隔牛栏江相望,境内平均海拔1917米,是个农业县。全县共9乡3镇、80个村委会和4个社区,有着汉、回、彝、苗等14个民族。2010年末,全县总计114879户。

同时,鲁甸是国家级贫困县,现有人口4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9万人,有富余劳动力10.8万人,而全县贫困人口达15万人之多,形成了鲁甸丰富的人力资源与贫困并存的现状。

房屋太差?

多为土坯、砖混房 不抗震

李飞表示,由于震中区域距离县城有26公里左右,当地多为农村民房,多数为土坯房和砖混房,抗灾能力差。

鲁甸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平,地貌错综复杂。农村房屋普遍未经抗震设防。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鲁甸县龙头山镇,处于昭通——鲁甸断裂带,震区20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有5级以上地震记录44次,去年震区100公里范围内发生3次5级以上地震。

天气恶劣?

正值雨季 易引发自然灾害

李飞分析,由于当地目前正值雨季,天气情况较差。而且当地山高坡陡,地势较复杂,易引发自然灾害。

中央气象台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预计今夜到明天白天,鲁甸地震区将有雷阵雨。

预计4日—6日,鲁甸震区将有明显降雨天气,并伴有雷电,其中4日夜至5日有中到大雨。降雨天气会对救灾救助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需做好防雨和防雷电工作。

云南昭通鲁甸6.5级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记者从中国地震局了解到,此次地震是2000年以来云南省境内发生的最大地震,波及范围广。再加上房屋抗震性能差、人口密度高、震源浅等原因,导致鲁甸地震伤亡严重。

废墟上的生命接力

4日凌晨5时,正当武警云南总队第二支队应急救援中队官兵在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村挨家挨户搜救时,村民袁华紧急找到带队的中队长邹勇,请求官兵帮助救出他被倒塌的房子压住的79岁老母亲周朝芝。

时间就是生命,在袁华家的废墟上,邹勇安排30名官兵分3个小组,按照先雷达生命探测、而后工具破拆、最后人员搜救的方法,很快发现生命迹象,立即展开了救援行动。

由于灾区交通中断,救援现场存在很多废墟,大型救援设备无法进入。官兵们只能用铁锹和铁钎轮流作业,一锹一锹地展开挖掘,累了就换人挖。经过官兵4个多小时的齐心协力,终于挖到周朝芝老人的衣角。看到老母亲的衣角,袁华失声哭泣。很快,周朝芝老人被官兵抬出。经现场医护人员检查,老人生命体征微弱。官兵们立即找来木板,把老人送到临时设立在当地中学的医疗队,将拯救生命的接力棒传递给下一站。

衡水吴殿华、王文忠

昨奔赴鲁甸灾区救灾

本报讯(记者 杨东) 昨日早晨和中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79岁高龄的大爱仁医吴殿华,全国道德模范王文忠分别率领各自的救援小分队赶赴云南鲁甸抗震救灾。

8月3日下午,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身为外科医生的吴殿华密切关注着媒体播报的灾情信息。4日5时30分,吴殿华率领医疗小分队赶赴北京机场,他们从北京搭乘飞机赶赴云南鲁甸地震灾区。

鲁甸地震发生后,吴殿华立即开始做人员和救灾药品、医疗器械的准备工作,同河北省第三届优秀志愿者、冀州市首届“道德楷模”、曾5次跟随吴殿华赴灾区救灾的郜振蕊,春晖义工、冀州交通运输局职工李洪杰组成三人医疗小分队。此次抗震救灾,吴殿华携带了近3万元的救灾药品和医疗器械。

同一时间,衡水市枣强县芍药村党总支书记王文忠通过紧急动员,在全村遴选了10名村民,组成了“芍药村抗震救灾小分队”,携带铁锹、撬杠、千斤顶、手电筒等救灾工具于4日中午12时出发,奔赴灾区救援。此外,他们还让在云南的朋友购买了面包、矿泉水、方便面及预防肠炎、防暑药品等价值5万余元的救灾物资运往灾区。

文图综合新华社、央视、法制晚报等(署名除外)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