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绿】油松坡上的孤独与守望

12.03.2015  23:57

油松坡上的护林员

 

河北广播网3月12日消息(记者田蕾)今天是3月12日植树节。“一点星星火,可燎万亩原”,说的是护树之难。在平山县观音堂乡上盘松村有一位老人名叫霍聪书,他放着村干部不当,甘心情愿上山当起了护林员,而且一干就是14年。

平山,“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盖率在一半以上。然而,平山的山不平。一路上山,公路两旁有很多刺槐,山的背风坡还矗立着挂着雪的油松。

与记者同行的森林公安封立芳说,这个当口正是火灾多发期,而90%的火灾都是人为造成。

封立芳:防现在最管用的就是早发现、早扑救。怎么早发现呢?就是瞭望哨,24小时在山上呆着,能覆盖方圆20公里。

来到平山县观音堂乡上盘松村,山上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化,只有一人宽的羊肠小道。上山路上,记者几次险些滑倒,而防火瞭望员霍聪书却如履平地,健步如飞。即便在晚上,他也能拿着手电,自如穿行。老霍今年64岁了,身材中等,但很结实,穿着一身公安制服,拿着对讲机,每天两次向指挥中心报告情况。

霍聪书:我在这看了十多年了,光我这里报出去大小火警就30多起,绝大多数都是晚上,(为什么在晚上容易发现)白天在地里干活的人不敢烧秸秆,都到晚上烧,有风,烧了弄不住,就把山烧了。

站在海拔1140米的上盘松山顶,瞭望四周,微微的雾霾中满眼都是高低起伏的山峦和颜色深浅不一的林子,虽然不是盛夏的青翠茂密,但也开始淡淡的泛起新绿。老霍说,美丽的风景背后总会潜伏着危险。

霍聪书:山火烧的,咋弄的啊?就是清明节晚上着的火,山下点的。火上了山顶,从那边转下去,还好这边松树有风顶着它没过来,要不这一片全烧了。

老霍的哨岗是一间9平米的小房子,一张单人床,一桌一炉火,前几天刚刚装好的一台小电视,还有一些简单的做饭装备,看上去十分简陋。老霍说:一开始我上来的时候不习惯,荒山野岭在山顶上我一个人,晚上兔子多、獾子多,山鸡野鸡多,那时的房子不是这样的到处是窟窿,窗户没有玻璃,睡觉的时候就胡茬胡茬叫,破木头咣叽咣叽,好害怕。晚上一到九点山下就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着了。

孤独、寂寞、冷,老霍为什么要来这里看护树林呢?

霍聪书:老百姓就是凭这个林业吃饭的,所以我下定决心,辞去了副书记,当时朋友圈的人都想不通这件事,每天一个人在山上,60块钱每个月,连生活都保障不了,谁也不愿来干。我也是党员,老两口不想别的事儿就干吧。

14年,寒来暑往,冬去春来。

老霍是平山县48个瞭望哨工作时间最长的瞭望员。父母去世时,他也因为值班没能下山照顾。没吃没喝,老伴就给她从家里送上来,陪他聊天。荒山野岭的,有人来偷偷砍树,老霍还被人打了好几回……他的老伴儿动情地说:孩子们老不回来一趟,回来愿意和孩子们聊一会,晚上坐一会我说你走吧,责任太大了。二女儿做月子,我看了半月就回来了,他一个人没法干太累了,白天黑夜一个人。大女儿给他白天黑夜的捎去馒头,捎到底下村里,村里人再给捎上来。又累又苦工资又低,上去半天连话也不愿说了。

干了14年护林员,老霍的桌子上有两个记事本,一个是执勤日期,另一个就是他的工作记录。在工作日记中,我们也读出了老霍眼里不同寻常的壮美。

霍聪书:这个防火日记,春节以后写的(您是每天记吗?)随便写。“身在海拔1336的山顶,就像喝下辣椒水一样,口感舌燥。”人这一辈子,自己的事、国家的事也好,老老实实实实在在把自己的事儿干下去,这一辈子没白活,就行了。

植树容易护树难!实际上,老霍已经过了退休年龄,可因为热爱,他说只要爬得动山,就一直干下去……

今天就是植树节了,如果您能亲手种下一棵树,自然是造福环境和子孙的一件好事;如果不能,也请您保护脚下一寸草,林间的一棵树。有绿色的地方,才是我们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