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六闫素英的书法展将在石家庄揭幕

27.11.2015  12:05

 

 

这个周六闫素英的书法展将在石家庄揭幕

如果没书法我就是个躯壳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本报记者 黄蓥

在石家庄诸多有造诣有名头的书法家中,43岁的闫素英也许不是很抢眼的一位,但只要你走近她了解她,你会发现她的书法之路正应了这句话“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如是我闻——闫素英书法艺术作品展”11月28日在河北省政协文史书苑揭幕,将展出闫素英近两年作品50多件。

半个镇子都来请她写春联

作家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闫素英就是少年成名。

1972年出生于元氏的闫素英在家里6个孩子中排行第五,父亲平日也练书法。闫素英跟书法的缘分就源自小时候看父亲写春联,“我一边帮他抻着纸,一边问很多幼稚的问题,父亲看我有兴趣,就送我到文化馆兴趣班学书法。

当时她每天放学做完作业就是练大字,“每天至少练字3个小时,颜欧柳赵都练。”父亲还带她四处拜师,有三年每周末父女俩都赶六点的早班车,到石家庄一位老书法家的家中:“老先生愿意教我,好像也没学费这一说,我父亲就给他带些东西作为答谢。

勤奋加天分,闫素英很快展现出才华,习字三年后父亲说可以把写春联的任务交给她了,“半个镇子的人都来找我,往往一写就写到大年三十晚上。我家院子大,写好的春联满院子都是的。

同时闫素英还获得各类奖项,15岁获石家庄市文联举办的“太行风情”书法展三等奖,16岁相继获得石家庄市文联举办的“全区群众书法、美术、摄影大赛”三等奖和文化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群众书画大赛”入选奖……那时的她在家乡仿佛神童一样地存在,县领导还点名让她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三棵白菜吃了一冬天

高三时闫素英很想继续深造书法,但她和父亲翻遍了大学招生信息后失望了,“现在大学都有书法博士了,当年连书法专业都没有。”19岁时她进了元氏某事业单位,风光一时的她却陷入了十几年的低谷,“当时年纪小,心高气傲,各方面欲望又比较强烈。但该我的总是得不到,感觉人生都是灰色的。

最烦恼的时候陪伴闫素英的是书法,也许人情世故令她失落,书法却从没背弃过她。但她也发现另外一种桎梏:“没有老师指点、没有同好交流,我走了弯路,譬如我从小练到大的一些字帖,后来才发现不是正儿八经的版本。”这种苦闷反应到身体里就是天天头疼,她意识到:“如果没书法我就是个躯壳。

2005年闫素英干脆从单位辞职,2006年来到石家庄,目的就一个——提高书法。刚到石家庄是冬天,她租了个一室一厅的房子,随身有家里带来的铺盖卷和三棵大白菜,“那个冬天就靠这三棵白菜熬下来的,5毛钱一块豆腐算开荤。”可她觉得充实:“感到天地很大,有这么多师友可以交流、学习。

办展览传播中国书法之美

在很多人眼中闫素英如今的生活挺另类:她怕逛街,进商场一个小时后麻木两个小时发晕;多数女人精心照顾家庭之际,她一门心思临帖看书看展览;她办的书法班也挺个别,周末两天开课……“我每天时间不够用,需要积累学习的东西太多。因为书法是综合艺术,写到一定程度考验的是人的修养、学识和境界。

闫素英最感谢的是杜锡瑞等的帮助,“杜老师说女孩子适合小楷,看我还算有灵气,就建议我练小楷。”写了一年她进步很快,没几个月就得到了圈里的认可,很多行内人都来找她要字。而有专家评价她说:“字里行间透露着灵、清、淡、古、雅,没有喧闹,没有张扬……在不脱古,不跟风,不失自我的情况下,轻灵的笔法及淡淡的古意,终于渐露端倪。

闫素英还有个“野心”,“有个报道中提到日本专家说,中国一些书法家把根丢掉了,但我想说传承还在,我会去日本去办展览”。

编辑: 林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