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筑起的长城】凌晨血战:大刀令日寇闻风丧胆

06.07.2015  11:39

长城抗战系列报道《血肉筑起的长城》今天请听第五篇《凌晨血战:大刀令日寇闻风丧胆》。

1933年3月11号,29军军长宋哲元在分析完敌我的形势后,决定采取近战、夜战的策略,命令该部109旅旅长赵登禹组织策划一次更大规模的绞杀战,一场大夜袭由此悄悄地拉开了帷幕。

3月12日凌晨1时,赵登禹率领部队沿滦河西岸、绕至喜峰口北部,向盘踞在这里的日军炮兵阵地悄悄发动进攻。

迁西县文联原主席吴慧生:日军狂妄至极,根本就没把中国军队放在眼里,所以夜间他们都是脱光了衣服,高卧酣睡。

凌晨三时许,趁着夜色,手握红缨大刀的中国革命军29军大刀队潜入到正在熟睡的日本兵营中,正在熟睡的日军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的末日竟来的如此突然。

迁西县喜峰口大刀园创办者张国华:上去就把站岗的砍死,六个,砍死了以后,进入一个屋,这个屋小炕上一溜人,用大刀从上面一拉,脑袋生滚,血喷的哪都是,这是一种打法。

随即29军另外两个旅的兵力也从不同方向对日军发动了袭击,激战数小时后,多数日军都被29军大刀队砍杀而毙命。天亮时分,喜峰口的日寇尸横遍野,喜峰口成了名副其实的“砍头口”。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李慧兰:在日本人里流行,说千万不能让大刀把脖子砍了,要是一砍掉脑袋,来世就不能托生人了,都不敢上前线作战去了怕挨砍啊,为了鼓舞士气,日本军里边一人给发一个铁脖。

赵登禹将军长女赵学芬:我父亲曾经在喜峰口的时候,用两口大刀片砍敌人,砍得都卷刃了

连当年的日本《朝日新闻》也哀叹:“明治大帝造兵以来之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遭受了60年来未有之侮辱。

迁西县文联原主席吴慧生:把它的指挥所,一连撤退了100多里,可见中国大刀队当时令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这样一种程度可想而知。

马金奎老人是喜峰口村的村民,喜峰口战斗打响的时候,他只有四五岁的年纪,但对于发生在1933年那场激烈的战斗,他却始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家里,也保存着一把国民革命军29军当年用过的大刀,老人指着刀上的豁口介绍说:这是他砍的日本子,当时砍的,要不砍不了这样啊,收藏的。(河北电台记者陈剑晨、唐山电台记者宋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