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医烟台附院内镜下切除罕见胃钙化纤维性肿瘤

21.05.2015  16:53

 日前,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又迈新台阶,消化内科刘一品教授成功运用胃镜为一例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患者施行“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 ”,填补了该院技术空白。据文献检索,此类病例在省内尚未见报道。

患者为一名50多岁中年女性,因上腹部不适多年入住消化内科,经普通胃镜检查示胃体大弯侧有一大小约5.0x3.0cm粘膜下隆起,表面光滑;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示胃固有肌层低回声病变,诊断为胃黏膜下肿瘤。在麻醉科医师和消化内镜护士的共同配合下,刘一品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高超的手术技巧,采用“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历时2个多小时,将肿瘤完整切除,手术创面完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病理检查结果证实为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刘一品教授介绍说,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 fibrous tumour,CFT)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纤维性病变,近10余年才逐渐被认识,多位于四肢、躯干、腹股沟及头颈部皮下或深部软组织内,少数病例也可位于胸膜、纵隔、腹腔和盆腔等处,胃钙化性纤维性肿瘤更是少之又少,国内外文献报道仅20余例。该肿瘤的特点是“长得深”,可位于胃壁的黏膜下层、固有肌层,并可累及浆膜层向腔外生长,与其它胃肠道间叶肿瘤很难区分,多误诊为硬化的平滑肌瘤和胃肠道间质瘤。这一类病变既往认为不能在内镜下切除,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但对患者而言,传统的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内镜粘膜下挖除术(ESE)”是近年来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目前最先进的消化内镜新技术。ESD技术主要针对消化道早癌患者,而ESE技术则为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与ESD技术相比,ESE技术操作难度更大,对于术者、手术器械以及助手的配合均有更高的要求。整个手术过程就像用手术刀剥一只熟鸡蛋,既要保证鸡蛋与蛋壳分离,又要保证鸡蛋不碎,并且一半蛋壳要剥下来,而另一半蛋壳则要完整保留下来。在挖除过程中,应避免电刀切开肿瘤包膜进入瘤体,引起出血和可能的肿瘤播散;同时电刀应始终沿病变包膜切开周围的黏膜下组织,以避免穿孔。今年滨医烟台附院消化内科已成功开展胃、直结肠ESD、ESE手术20余例,效果良好,为众多消化道早癌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避免了开腹手术之痛。

(通讯员 牟韶娇)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