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生错上陌生人车,考验安全防范意识

18.08.2014  11:24

失踪女孩

 

  □张贵峰

  8月9日下午,20岁的重庆女大学生高渝,在重庆市铜梁区阴差阳错上了陌生人的轿车,随后和家里失去联系。截至16日,高渝还没有下落。失联8天,家人相当着急,愿意拿出5万元寻人!(本报今日10版)

  年轻的女大学生“错上了陌生人的轿车”、“失联8天”……虽然在主观情感上人们十分期待事情的最终结果只是“虚惊一场”,但是依据上述种种基本事实信息,无论是从客观逻辑、还是以往的经验教训上看,显然都会给人一种“凶多吉少”的不祥暗示。如据此前媒体报道,2011年,同样也是在重庆铜梁和璧山两地,前后7个年轻女子,因为“毫无戒心地上了陌生人的轿车”,不仅“钱物被洗劫一空”,而且“一人还被绑架”……

  近年来,与此前的“不要与陌生人说话”一样,“不要上陌生人的车”也日益成为一句人们时常能够听到的警示用语。站在安全风险预防、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看,这样的风险警示,对于许多孤身在外的人尤其是未成年人、女性等弱势群体来说,无疑十分必要。因为很明显,面对陌生人以及由此带来的信息高度不透明的情形,若随意上陌生人的车,一旦发生不测,自我保护的难度会大大增加,而且同时也会大大降低对方实施不法侵害的风险成本。

  在此背景下,面对陌生人的车,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显然十分重要、不可或缺。一方面,必须保持必要的警惕防范心理,尽量做到“不要上陌生人的车”;另一方面,即使不得不上或错上了陌生人的车,也要保持应有的警惕戒备,通过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来降低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比如,可以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及时记录保留陌生车辆和陌生人的相关信息,并发送给自己的家人亲属。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安全保障,而且能够通过降低陌生人的“陌生”程度,进而抑制其铤而走险的冲动。

  遗憾的是,在此次“女大学生错上陌生人车”事件中,我们几乎完全看不到该女大学生具有上述安全防范意识。她不仅在事前没有与家人和朋友充分核实相关信息的情况下便阴差阳错地上了陌生人的车,而且即便发现自己上错了车之后,仍然毫无戒备意识和防范心理,仅仅只是表示“没得事,我知道坐错车了”,并没有给家人朋友提供有关“坐错车”的任何进一步相关信息,如车牌号、司机长相等。这导致在“失联8天”后,家人仍不得不通过悬赏来寻找重要线索……

  从这个意义上讲,上述“女大学生错上陌生人车”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当事人面对陌生人时是否具备安全防范意识的一种考验。因此,无论该事件的最终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这样的考验,显然都需要并值得人们认真对待和反思。

  (原标题:女学生错上陌生人车,考验安全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