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没少放贷企业还缺钱 揭秘2014年融资困局

14.01.2015  08:18

图片来源:河北青年报

  从宏观数据来看,2014年全省信贷投放总量比往年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感觉融资难其实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

  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银行业人士、官员和专家。他们认为,2014年的融资困局虽有银行和政府本身的问题,但从长远角度考虑,还是要从企业自身找找原因。

   现状

  去年贷款审查更严格

  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7320亿元,同比增长14.7%,比上年同期上升0.2个百分点。

  从宏观数据来看,2014年的信贷投放量与往年基本持平。企业感觉融资难,其实与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和放贷方式有关。

  “2014年银行对贷款的审查比往年更为严格。”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万玲表示,2014年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查条件可能更苛刻。

  民生银行石家庄长江大道支行行长杜习海也表示,2014年确实存在结构性的融资难问题。具体体现在因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压产能所造成的部分地区和行业的融资难。比如钢铁、水泥、焦化、煤炭、玻璃、电解铝、房地产等因为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等被列入调控名单的行业。商业银行实际上正在退出这些行业。

   算账

  统计方式变化导致差异

  另一方面,统计方式的变化也是导致宏观数据与企业感受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此前,银行一直是按照“新增贷款”统计贷款量的,而2014年换成了“信贷投放总量”。

  二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新增贷款”不计算统计期内收回又在发放的贷款,而“贷款总量”将其计算在内。

  举例来说,假设某银行1月份发放了一笔3月期的贷款1000万,4月份收回后又将这一千万贷款放出。反映到统计数据上“新增贷款”量为0,而“信贷总量”为2000万。而实际上,这笔钱对市场流动性的注入并没有变化。

  另外,在实际操作中,银行有一半左右的贷款实际上是以承兑汇票的方式放出的。这也是导致企业感觉“钱紧”的重要原因。

  从票据到现金,企业要么等到票据到期日兑换,要么就得承担贴现利息的损失。从缓解企业短期资金紧张的角度考虑,票据显然不如现金贷款来得实在。

   难题小微贷款:有资金难觅好项目

  采访中,不少银行业人士向记者诉说他们的苦恼:“申请贷款的企业你不敢贷,你想投放贷款的企业又不想贷”,“明明借款人的风险在上升,却让银行降低利率,这现实吗?

  某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位业务经理坦言,虽然国家鼓励信贷投向小微领域,但好的项目实在太难找了,新增贷款很多还是流向了地方融资平台。“不怕企业有风险,就怕没有下家承担风险。地方融资平台虽然正在整顿,但因为有政府背景,银行比较信任。如果大家都愿意给它放贷,就不愁还不了你的贷款。

  某商业银行的一名支行行长告诉记者,他所在支行18个人做小微贷款,一年的放贷规模仅为11亿元,如果对大客户,贷款规模能达到30个亿以上。“小微业务风险高,企业信息不透明,我们的业务员整天泡在企业里,对企业了如指掌后才放贷,付出的成本高很多,收益当然要覆盖风险和成本。

   说法融资难不能只怪金融机构

  对于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国银行河北分行行长助理沈锋认为,企业不妨从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

  从全球范围视角来看,国内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正在丧失。而除了一些新兴战略产业企业,企业盈利能力普遍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银行输血也只能维持短时间内的生存,走下坡路是必然趋势。

  此外,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落后也制约了企业的良性发展。沈锋认为,很多企业远远落后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内部管理机制改革难度非常大,管理成本难于下降。

  给企业输血的方式是有悖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改革方向的,有些需要在调整结构过程中被淘汰的行业和处于产业链低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不管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不会也不能承担这样的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

  企业想缓解融资难,从长远角度考虑还是要从提升自身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入手。

   支招企业应尝试多种融资方式

  谈到融资难,很多企业主都在抱怨银行的“嫌贫爱富”。对此,河北省资本研究会的一位专家表示,银行毕竟是企业,而用道德标准去衡量一个企业是不现实的。

  但他同时认为,目前银行也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懒、浅,不愿意下功夫去考察表面不具备贷款条件但成长性好的企业。”该专家说,很多银行从业人员本身业务素质有限,缺乏产业视角,难以发现潜在的优质企业,也从另一个角度造成了融资难。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企业其实应该走出“贷款思维”尝试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融资。

  杜习海建议,符合资本债券市场条件的优质企业可以通过发债和上市募集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资金;持续稳健经营并符合授信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与企业,可以通过银行授信的方式获得相对便宜的资金;其他的行业和企业融资主体则可以根据企业现金流及偿还能力尝试信托、租赁、基金等融资方式。

   (原标题:银行没少放贷企业为啥还缺钱?)

【延伸阅读】
  • 揽储大战殃及购房者 部分银行要求先存款或买理财
  • 石家庄银行业内人士建议 降息后不必提前还贷
  • 银行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题 货币政策走上定向轨道
  • 段其武:银行开发贷趋向转型 将按房企资质放贷
  • 大中城市的房价负增长 今年买房估计不如存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