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秆庄稼”撑起农民“钱袋子”

22.10.2017  16:47

天高云淡,万木霜天。徜徉在孙庄乡洛阳村的千亩果园,累累硕果,蓝天白云,远山河流……好一幅山乡“丰收图”!

  “俺们村498户,2020口人,3000多亩耕地,2000多亩种了果树,四分之三以上的户有果园。”村党支部书记潘广龙说,仅苹果就1400多亩,正常年份年产量超过3500吨。去年苹果行情不好,平均每亩纯收入也5000多元。一到苹果管理关键期,他们村就出现“用工荒”,周边十里八乡来他们村打工的有上千人。负责接送,中午管饭,一般劳力日工资60元,懂技术的100元。他自己有70多亩果园,每年仅工资支出就16万多元。

  潘广龙说,他们村丘陵梯田地形,果树通风好、透光好;地处治河湿地,空气相对湿润,并且灌溉用的是“矿泉水”;果树不打农药,不上化肥,用的全是农家肥,所以种出来的苹果色相好、口感好。村里统一注册了“红满天”商标,成立了“红满天”合作社,还在省会石家庄开了两家专营店,并和一家省主流媒体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现在,他们村的苹果名气大,不愁卖,每年成熟前一个来月就预订一空,连落果也剩不下。以前让养殖户犯愁的粪便现在成了“香饽饽”。这点,养鸡专业户杨俊伟感触颇深。他说,以前鸡粪派不上用场,只能倒在沟里,群众有意见,现在一点也舍不得丢。他养了2万只鸡,现在仅鸡粪一年就能卖到10万元左右,并且还得先交钱预订。“以前用化肥,一亩苹果树一年施两次肥,每次4袋,每袋150元;现在用鸡粪,一年施一次就行,一亩地45袋鸡粪,每袋10元,不算人工成本,仅肥料一项每年每亩就能节约成本750元,并且苹果还能卖上好价钱。”潘广龙掰着手指头说,他们村目前已发展养殖专业户16家, 粪便成了这些养殖户们可观一笔收入。杨俊伟说他利用这些年搞养殖的积蓄,又新建了一个占地六亩多的养殖场,除了拣蛋外,全部自动化。他还种了5亩多桃树,已进入盛果期,今年平均每亩纯收入3500多元。“养鸡种树比办企业也不赖,一年收入小二十来万一点问题没有。”指着自家门前的丰田越野座驾,杨俊伟风趣地说,现在自己也是身价百万的“老板”。林果业的兴起还为洛阳村培养了一大批“土专家”,技术输出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项目。47岁的高永考就是其中的一位。他自家有7亩多苹果,通过多年积累,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果树管理“土专家”,常年负责周边十里八乡20多个果园的技术指导,每年仅卖技术一项至少能收入2万多元。

  “这些年,县里对林果业的支持力度一年比一年大。”潘广龙说,近年来,县里帮他们硬化田间地道、修扬水站、做渠道防渗、架变压器、成立合作社......累计支持近200万元。去年县里号召种核桃,每亩补助800元。他们村又种了600多亩核桃。现在他们村过去无人问津的岗坡次地每亩身价也升至700斤小麦。

  “我们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纯山区县,宜林山场面积广,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多样;同时,我们县又是省会石家庄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发展林果产业既有先天禀赋,又有政策优势。”县绿化办工作人员许明忠说,这些年我县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扶持,培育出像洛阳村这样的千亩以上林果种植村112个,并抓住产业转型机遇,鼓励工商资本投资林果产业,培育出假日梨园、神农庄园、和平庄园等12个千亩以上庄园。去年全县干鲜果产量达49106万余吨,产值61618万余元。同时,我县还发展林果专业合作社34个,并培育出圆景、森得寿、山里实在仁、井日升等多个林果品牌,初步形成了苹果、核桃、花椒、红枣四个产业带。从去年开始,我县把林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国庆小长假期间规划了6条采摘路线,吸引了数以万计的市民,并催生了沿线20多个农家乐。5万多山区农民依托林果业走上了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