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教授“卖房养老”的非典型意义

23.10.2015  11:47

  日前,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酝酿住进养老院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21日,记者获悉,钱理群先生早已卖掉住房于今年6月底入住昌平区一家养老社区。钱老首度回应称,住进养老院也是希望能借此避开很多琐事,专心进行写作。这个养老社区,房间100多平方米,每月住宿费大约要2万元。(10月22日《京华时报》)

  钱教授住养老院引发社会热议,很大程度缘于名人颠覆普遍养老观念的选择,在传统印象中老人住养老院,大多是没人照顾,不得已的选择,因此,还一度出现所谓国家养不了名教授老的论调。坦率来讲,钱教授对于养老有充分的选择余地,以他的经济条件、身体状况,居家养老,请人照顾,都不是问题,至于选择养老社区也是充分的自由。即便是他为住进养老社区卖掉了北京的住房,也不意味着他支付不起每月2万元的住宿费。

  更何况,钱教授所住养老社区的条件是相当优越的,房间100多平方米,这么大的面积,与原来的住房没什么区别,所差的不过是一个产权,不同的是能够得到医食住行,更周到的照料与服务。简而言之,钱教授的选择,其实就是行业内常说的高端养老服务罢了。从一定程度来说,钱教授的养老选择,除了观念的解放之外,更大意义是多种要素综合比较后的从优之选,比如他所说的避开很多琐事,专心写作。

  钱教授“卖房养老”具有非典型意义,不仅与“倒按揭”解决无钱养老的“卖房养老”相去甚远,更与普通大众的养老不搭界,他的选择只会让那些在如何养老上面纠结的人羡慕嫉妒恨。养老需求既是基本的需求,也是弹性的需求,所以养老服务可以由市场提供,但绝对不能依赖市场解决。比如,钱教授养老100平方米的房间、2万元的月租,绝对让人望“”兴叹。

  差别化养老由市场提供,按需消费没有错,但是,普适的养老仍然需要政府主导,起到兜底的作用。面对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的严峻态势,社会养老体系的构建滞后的矛盾日益凸现,当下的养老面临着公办机构“一床难求”与社会机构“床位闲置”并存,看似矛盾却又现实的尴尬处境。这种结构性矛盾,不仅表明政府对养老投入力度小,也表明在许多地方民办养老机构缺少公共政策的扶持与补血。

  破解老难题,需要政府真正转变思路,从老机构布局规划、统筹公办与民办一体化发展、引导培育老服务从业队伍等方面,进行精细化设计,打破所有界线,有效引导老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普适老服务供给有质量的增长,引导建设布局合理、基本服务健全、价格相对均衡,能够满足普适老需求的老机构体系。只有补齐了老短板,像钱教授一样高端老的选择才会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