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利用大数据金融信息服务业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

04.04.2018  10:12

  “高质量发展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在资源配置过程中,金融业起着重要作用。”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用好大数据等新技术提高金融业的风险识别与服务能力,能够帮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更有效地把资源配置给真正有发展潜力者,特别是新型中小企业。

  当前,全球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正在对传统金融体系进行重塑,加速形成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格局。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融合发展的新兴行业,大数据金融信息服务业如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持续受到业界关注。在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举行的中国大数据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结题座谈会上,隆国强表达了上述观点。

  “通过对新技术革命成果的有效运用,中国金融业有望实现弯道超车,未来比发达国家走得更好。”隆国强表示,大数据金融信息服务业可以为提高金融业配置资源能力、更好防范风险、增强金融企业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对于大数据金融信息服务业的未来发展,隆国强认为,行业除了自身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各方面条件的配套。比如,信息的公开透明、信息安全等问题,需要政府提供一整套机制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

  “促进金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把握机遇,另一方面要靠政府改革,靠进一步适应技术进步带来的新变化来完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监管。”隆国强表示,发展金融信息服务业不仅是要支撑金融业更好的发展,更大目标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其实现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经历一年多的调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吴振宇介绍,推动金融业的发展转型,既包括金融业本身,也包括整个金融业的生态,要把我国在互联网方面的优势和金融业结合起来,才能够起到弯道超车的作用。

  该如何抢抓当前发展机遇?吴振宇说,一是将现代科技,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最新技术、成果运用于金融业,推动金融业的转型和风险防控,成为打造国家金融竞争力的重要支点。二是要形成体系完整、具备持续创新的格局,培养一批具有独角兽优势的公司,提升金融信息服务业的水平和能力,形成完整有效的支撑体系和保障体系,完善全面监管体系。吴振宇表示,希望通过相关的课题研究,帮助政府完善行业相关的监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

  作为课题案例企业代表,百融金服CEO张韶峰表示,百融金服主要在精准获客和风险控制两方面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核心业务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先的技术,帮助持牌机构,尤其是银行、小贷公司做好金融业务。

  据介绍,百融金服已经辅助各类信贷机构日均审批贷款与信用卡申请500万笔。张韶峰表示,企业的目标是架起普惠金融的需求侧和供给侧之间的桥梁,即小微企业和个人,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桥梁,而这正是目前普惠金融最大的难题。

  为了进一步促进行业发展,在具体的政策建议上,项目研究组代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朱鸿鸣提出:一是把大数据金融信息服务业发展纳入国家金融发展战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和制度环境。二是创新和完善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守住金融风险和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底线,推动技术驱动型金融创新。三是完善信息安全立法和保护,细化行业和地区标准。四是推动大数据金融信息服务业金融机构的协同合作。(张晓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