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先贤——刘西京解析任伯年作品展暨新书首发式》在河北美术馆开幕

22.01.2016  19:21

 

 

 

重温先贤——刘西京解析任伯年作品展暨新书首发式》在河北美术馆开幕

 

 

重温先贤——刘西京解析任伯年作品展暨新书首发式》在河北美术馆开幕

由河北省美术家协会、河北画院、河北美术出版社、乐仁堂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重温先贤——刘西京解析任伯年作品展暨新书首发式》于2016年1月22日在河北美术馆开幕,活动将持续至1月26日。本次活动分为展览与新书首发两个部分。展览是刘西京经过多年筹备后的首次亮相。展出的七十幅作品都是近年力作,能让观众更深层次的感受到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重温先贤——刘西京解析任伯年作品集》作为任伯年研究的最新成果,除收录刘西京的研究心得,还专门为配合文字说明精选绘画作品四十幅,为广大任伯年艺术爱好者提供了欣赏精品佳作的艺术巡遊和优秀范本。此书由河北美术出版社作为重点课题出版,于2016年初在全国正式发行。

任伯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画家,也是海上画派的领军人物。不仅其艺术成就享誉海内外,其艺术作品在今天依然拥有广泛的影响力。刘西京,早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美术系,年轻时就极为喜爱任伯年绘画。在其作品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后开始潜心研究任伯年。为了深入研究画面中的笔墨元素,赴南京师范大学从陆越子教授研习任伯年小写意花鸟画技法。后于本世纪初考入国家画院首届高研班,师从杜滋龄、刘大为二位导师深入研究写意人物画技法。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重新临习了大量的任伯年作品。

刘西京认为,学好任伯年需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首先任伯年人物画中包含的绘画元素种类十分丰富,山水、花鸟、动物都与人物和谐的共处其间。其中每一类绘画元素都需进行长期大量反复的练习。二是任伯年画中书法用笔十分讲究,不理解此点亦画不出任伯年那种笔走龙蛇、一气呵成的感觉。三是要会素描,这主要体现在任伯年的人物结构、墨线的组合转换和画面黑、白、灰团块分布上,这是画面上的隐性存在。不研究素描,就感觉不到这些,画面的气息就把握不准。

实临、意临和临意是临摹的三种境界。数年时间里,刘西京反复游走于此三种境界创作出数百幅作品,本次画展精选出三十幅左右,皆为任伯年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如《踏雪寻梅图》、《麻姑献寿图》、《朱衣钟馗图》等。刘西京认为,研究传统,要用辩证的眼光去梳理传统,主动与现代审美观相结合,张扬个性,力求创新,从而达到发展传统的目的。因此这部分作品不但有着海上画派的灵动洒脱、墨润华滋,亦浸透着北方人固有的凝重厚实、气势博大,更散发出清新冷峻的现代气息。

刘西京早年受刘文西老师影响较深,喜欢画山乡农民。由于工作关系,每年经常下乡。在太行山里,他深深地被太行山人独特的气质所吸引,为此痴迷了三十多年,画了无数写生,创作了许多作品。这次画展展出二十余幅画作都属此类作品。观此类作品,石雕铜凿般感觉的太行山佬,像一座座巨大的纪念碑,传达着中华民族坚毅、朴厚、乐观、仁爱的伟大精神,使你深深为之震撼和感动。

在以上这几部分作品中,既有作者随意挥洒、片刻即成的意笔小品《听松图》,也有呕心沥血两个多月创作的草图《前线来信》。尺幅上大小参差不一,有盈尺小品《寒林高士图》等,也有三米以上的大幅作品《太行山佬》、《三牛图》等。形式上有斗方、中堂、四条屏,也有长卷和册页。总之给人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印象。使人不但能感受到任伯年画风气息的传承与发散,更能感受到刘西京对创作所付出的“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苦功与才情。刘西京多年潜心研究任伯年,厚积薄发,目前正进入艺术创作的旺盛期,相信他在今后会更加前行,精益求精,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优秀画卷。

 

编辑: 双鹏飞     责任编辑:霍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