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搭伙”助初创一臂之力

25.11.2015  10:55

搭伙众创空间外景

搭伙众创空间内景

万间团队成员在研究项目

众创空间楼层分布

    有人说创业是孤独者的独白,也有人说创业是合伙人的疯语,而很多创业者特别是初创者更偏向于后者。与人为伴不觉孤单,脑力激荡更容易碰撞出火花,天津大学就有这样一个“搭伙”众创空间。“搭伙”这个词,本身就体现了合作、协同、整合资源,和“众创”不谋而合。

众创空间五层众创空间占地2400㎡

据共青团天津大学委员会科技创新部副部长刘彧介绍,“搭伙”众创空间的运营主体是天津大学,以培育科技类、文化类企业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众创空间依托的天大创业中心平台成立于2010年,当时仅可以提供咨询服务,随后经过不断的完善,今年发展成为占地2400平方米的五层众创空间。“一层为路演展示平台与创新创业大讲堂,在这里可以展示梦想,可以听到知名校友的创新教育讲座;二层为创业体验平台——创业咖啡与初创阶段团队的公共办公区域,这里有着舒适的场所,可以与创业小伙伴交流创作;三层、四层为多媒体实验室、用于艺术培训的舞蹈教室、成型团队的独立办公室;五层则是无人机,航模等兴趣类实验室的系统化空间。如今已有20多个学生团队先后入驻。

除了校园内方便的硬件基础之外,“搭伙”众创空间一层还有一面基金墙,它展示着学生入驻之后可以接受到的各种资金来源,其中,宣怀基金是天津大学每年都会拿出的300万元固定基金,用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包括日常活动、师资建设、场地建设、团队支持等。“此外,‘搭伙’众创空间还与市教委、市科委、妇联等联合建设校外创业基地,他们的资源可以引入学校,我们的学生也可以去实践乃至毕业后继续孵化。

定期举办路演收纳新团队

刘彧告诉记者,“搭伙”定期会举办路演以收纳新团队,只要有创业想法、是在校生或者毕业不超过5年并且天大学生占有50%以上的股权,提交一份完整的商业计划书,就可以进行路演,届时由校友、老师和第三方企业投资人组成的评审团会进行点评,通过则可以享受到“从你来,到你走”的开放性全免费创业孵化待遇。

关于已入驻团队的审核标准,其孵化周期是一年,每年会经历一次考核,审核标准以签订协议中团队的商业计划为标准,若认为学生团队是可以运转起来的,就可以进行第二期加速孵化,转移到四楼独立办公室,反之将会被建议退出众创空间,让其他有想法的学生进来。“对于劝退团队,创客空间并不是彻底将他们排除在外,只是不再继续占有工位,空间会请导师对其进行一系列辅导,待团队重新找准定位、有所发展后,可以继续申请路演。

线上线下助学生一臂之力

据介绍,“搭伙”众创空间以线上线下双向结合为学生提供服务,线上采用网络预定场地的方式,同学只需在“92home”上提前预定,便可在众创空间内举行创业沙龙,分享创业经历,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一同创业。这一微信平台,还可以让学生与超过15个创业扶持机构及校内外创业导师进行对接,解决问题。除此之外,天大还开设了另外一个微信公众号“天大创协”,由天大创业协会发起,目的在于热心服务创业者、组织各类活动等。

线下方面,天津大学携手企业、政府合作共建“宣怀学院”,面向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的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每期课程历时4个月,建设弹性学制,通过申请、笔试、免试进入,请知名校友讲解,以本科生的双学位教育、专业硕士EMBA、MBA教育为主,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人才。“许多宣怀班同学毕业之后,都有创业想法并成立公司,申请进入众创空间。”刘彧表示。

入驻团队代表

创业企业:天津乃夫文化创始人马颖越创业领域: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包装设计创业感受:用自身经验帮助更多学生

一年游历萌生创业想法

创业者马颖越告诉记者,乃夫的意思是“我是个男人”。毕业以后,马颖越做了一件很多学生敢想不敢干的事情,他背上背包出去“”了一年,用仅仅2000元就环游了中国,其间的酸甜苦辣虽然说不尽道不完,可这一年的所看所感却让马颖越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法,那就是不想平平凡凡找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干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秉持这一想法,结束旅程回到天津的马颖越开始创业了。

积累经验并服务于他人

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马颖越觉得有些神奇,从自己在宿舍里小打小闹,到完全按照一个公司的标准一步步建设规划,再到被学校看重合作服务学生创业,成为“搭伙”众创空间的主要管理团队,这一路走来,马颖越用自身经验帮助了很多同学。

我们是学影视动画的,经常为学校做各种宣传视频,机缘巧合下,老师给我们做校庆视频的机会,但当时已经毕业了,所以想着以公司的形式出面来做。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好的创业扶持政策,我们只好万事靠自己,仅成立公司的手续就前后跑了一个半月,才算摸清了门道。”马颖越表示,当时听说校外产业园能为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办公场地,于是就去了,但是入驻之后才觉得上当,最终因为交不起高额的物业费被赶了出来。恰好这个时候,学校要建设大学生众创空间,就借这个机会重新回到学校。不仅解决了办公问题,还与学校达成合作,成了众创空间现在的管理方。

追随科技脚步传承文化

马颖越说:“作为一家文化设计公司,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而科技的发展对文化同样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通过三维虚拟现实技术、动态图像、宣传视频、人机交互等手段,快速打造企业专属的文化展示。譬如现在正在做的3D漫游技术,就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提供人机交互服务,使得文化得以传承。

创业企业:万间网络科技(天津)创始人之一刘雷

创业领域:3D虚拟售楼及装修网络平台创业感受:找准出发点就要大胆做

虚拟体验与建筑紧密结合

万间主要是“互联网与建筑结合”的一个项目,通过3D虚拟现实的方法,使用户获得真实体验,并且可以与别的用户在平台上进行交流。据创始人之一刘雷介绍,目前该项目第一期进行的是虚拟楼盘,已经与一些房地产商达成合作,将沙盘端到线上,全部虚拟现实形成步入式的真实感受;二期准备着手做虚拟装修,用户在系统中输入自己的喜好,系统通过编程,就可以显示出完整的一套装修效果图,后期装修团队可以根据效果图进行装修;三期则主要是运营维护。

刘雷表示:“虚拟现实技术是现在比较火的技术,该系统应用面也比较广,但是目前开发的软件是和其他公司一起合作完成的,对方负责技术方面,我们则负责对接产品和市场方面,当然,我们也准备通过逐渐学习,努力拿到投资,做一个属于自己的整体平台。

发现机遇抢当排头兵

刘雷表示,当时想到做这个项目,是因为另一个创始人读研的方向是关于BAM系统,后来发现这个系统和虚拟系统正在结合,所以他就想赶在最前端将其开发出来,便在今年5月份启动研究。经过三个月的实践,10月份一期路演后正式入驻“搭伙”众创空间。

团队之所以选择从售楼平台起步,是因为现在BAM系统主要运用在施工阶段。“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资金不足和技术缺乏,所以一直奔波于各大城市间,寻找好的技术人才,目前团队有两名成员便是这样拉进来的。”有了众创空间的帮助,实实在在解决了办公场所问题,节省了启动资金。刘雷认为,众创空间氛围非常好,可以在这个大集体中和别的团队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创新进步。(记者赵濛 实习生高文倩 摄影史淞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