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蹲点采访日记】一个老“北汽”人的迁徙历程

04.11.2015  08:51

河北广播网报道(河北电台记者王智博、王美中、高丽红、方芳,沧州台吴思妤)王晓顺,聊起天来京腔京韵,典型的老北京。从学徒工到车间主任,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工作了近40年,也是一个典型的老“北汽”。40年间,王晓顺跟着工厂,从北京东三环搬到六环外,现在又搬到了渤海之滨的黄骅。

河北电台记者王智博(右一)、高丽红(左一)、方芳(右二)采访王晓顺(左二)。(王美中 摄)

作为北京汽车制造厂冲压车间主任,王晓顺的工作从早晨七点半开始,换好工作服,检查当天生产准备情况。王晓顺告诉记者,提前半小时到岗,是从做学徒时就延续下来的习惯。记者跟着王师傅,走进有两个足球场大小的宽大厂房。

王晓顺:“这是一个冲压车间,进来的是原材料,出去的就是车门、机盖、顶盖。

记者:“我看这都是首钢的?

王晓顺:“首钢的钢板。

记者:“这钢板是哪来的?唐山的?

王晓顺:“对,曹妃甸,北京的那个(首钢)不是拆迁拆曹妃甸去了嘛。

冲压车间职工在工作(王美中 摄)

北京汽车制造厂创建于1958年,是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后,新中国兴建的第二家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也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汽车行业的合资企业。

王晓顺:“我1978年进厂。而且一直还就在这冲压车间。中国第一个汽车行业的合资企业就是北京吉普,84年1月15号挂牌。

作为老北京,王晓顺自豪地说,他的家就住在故宫边上。

王晓顺:“我们家住东城,我现在住那地儿属于二环的二环,家门口就是王府井。

而当年北京汽车厂就在如今的东三环,与CBD一步之遥。

王晓顺:“当初北京汽车制造厂南厂、北厂、西厂区都分布在东三环双井周边这,当初那一带是北京市工业企业的聚集地,像北京汽车制造厂,对面是北京内燃机,斜对面是北京齿轮厂,齿轮厂的对面是北京机器厂。离单位也就八公里到十公里,那时候就是骑自行车。

随着北京产业布局的改变,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汽车制造厂从市中心搬到了六环外的顺义。

记者:“到顺义你到厂区就远了。

王晓顺:“那时候离家就50公里了。

记者:“那就不能天天回家了吧?

王晓顺:“也天天回家,有班车了,一个小时。

如今,“北汽”再次外迁,搬到离家200多公里的黄骅,面临就地安置和随厂搬迁两种选择,王晓顺割舍不下跟自己打了近四十年交道的机床、模具,又跟企业来到了黄骅。

总装车间即将下线的新车(王美中 摄)

王晓顺:“这是模具,这模具都比我岁数大了。还有一个重要的车型是二代军车,阅兵式的时候,阅兵指挥车是这生产的。

记者:“9.3的阅兵?

王晓顺:“对,你比如说坦克头里带队那个车就是这边(生产的),模具是这边深色的这个。

记者问王师傅,当地的生活适应吗?

王晓顺:“原来想象挺惨的,因为这建厂的时候我来过几回。哎哟,满世界全是坑,全是水,一点生活气息也没有,那时候说完了,搬这可完了。哎,慢慢的建设都在动,一年一个样,一年一个样。

忙碌完一天的工作,王晓顺特地带记者来到厂区几百米外,看看他经常钓鱼的地方。

王晓顺:“黄骅叫有坑就有水,有水就有鱼,五点半下班没什么事就钓两条去,有收获的时候就吃,天天有收获,就是吃大吃小的事。

晚上,和几个老伙计喝点二锅头,新钓的鱼就是最好的下酒菜。而每个周五的晚上,和朋友结伴驾车回北京度周末。

40年,王师傅见证了北京汽车的发展、迁徙历程。今天,也见证了在渤海之滨新的汽车城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