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河北·大家都来讲诚信⑦别让诺言沦为客套话

11.09.2014  22:35

    近来在网上有个热贴是网友总结的“千万别当真的诺言”,“有事儿您说话”、“这事儿您找我”、“哪天咱们聚聚”等生活常见语纷纷上榜——

    “善行河北·大家都来讲诚信”融媒体联动报道⑦别让诺言沦为客套话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龚正龙

    为什么这些诺言成了客套话

    “我说来,就一定会来,承诺的事儿咋能不算数?”9月1日下午6点, 衡水 市50岁的郝宏银满头大汗地走进 桃城区 育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郝宏银在中国人民银行衡水支行工作,8月31日,他利用周日为该服务中心老人义务理发时,剩下几位老人没理完,答应第二天再来。结果第二天他有事出差。为了兑现诺言,郝宏银当天驱车奔波400多公里赶了回来。“答应了就要做,不能当儿戏。”郝宏银说。

    有诺必践,绝不儿戏——这是郝宏银的信条。然而,他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诺言越来越不当回事。有网友还专门总结了“千万别当真的诺言”,“有事儿您说话”、“这事儿您找我”、“哪天咱们聚聚”等生活常见语纷纷上榜。

    “有人说,人家就是客气客气,千万别当真。可我不明白,明明答应了别人怎么就能不算数呢?再说,我怎么知道你到底是承诺还是客套话?”郝宏银说,他为老人们免费上门理发已经坚持了19年,“如果我把自己的承诺当做一句可做可不做的客套话,伤的就是老人的心。

    为什么诺言有时候却成了客套话?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宋文辉认为,客套话不是有诺不践的“挡箭牌”。人际交往贵在守信重诺,而这些正体现在一言一行的细节中。即便说者无意,也要防止听者有心。说了不做,看似都是小节,却最容易伤人,给对方留下不诚信的印象。久而久之,说者张口就来,听者也不当真,双方谁都不当回事。诺言成了虚与委蛇的客套话,贬值的是诺言,增加的是人际交往成本,损害的是整个社会诚信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