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军:部门预算能经得起公众的审查吗?

21.11.2014  14:13

    即将过去的2014年最后两个月,全国财政将花掉预算中的近4万亿元。这意味着全年超四分之一的财政资金在最后两个月内集中花掉。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年末“突击花钱”现象再次出现。(《新晨报》11月20日)

    4万亿元的财政预算资金如何在短短的2个月内花完?这恰恰暴露了某些部门存在虚列预算的漏洞,也反映出财政预算审查不够认真。每个懂得常识的人基于对现实或者现状的认识和理解,都不会单纯指望人大过后对部门预算的监督,即使敦促各部门公开预算也远远不够。

    我想,在部门预算公开这个问题上,人大应该更主动一点,不仅仅在各个部门拿出预算草案的时候认真审查,也不仅仅在事后严格审查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而且要把所审查的内容及时公之于众。我的意思是说,部门预算公开与否,无论部门自己愿不愿意,干脆由人大决定,说得再明白一些吧,就是部门预算从草案到执行,人大给它来个一路直接公开。这不仅能够体现人大的监督权,也能让公众参与监督,也就无须埋怨部门没有动力公开预算了。

    我的设想还有一层意思,提前公开部门预算草案,让公众帮助人大代表审查,相信会使某些部门在提交预算草案的时候学得更认真些,避免某些部门故意夸大预算甚至随便巧立名目争取超额的预算,这样也可以使审查预算执行省心一点。因为一旦审查出部门预算执行有问题,很可能就是争取预算时做了手脚,钱往往很难收回来,有时则干脆让相关部门补交预算了事,我们很少听说哪个违背预算的部门责任人受到什么严厉处分。预算成了过场,成了争取财政资金的手段,就是因为预算草案不公开。如果公众帮助人大财经委的代表们为各个部门的预算把关,看看哪个部门还敢虚列预算?恐怕也就不会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了。

    退一步说,如果人大不方便直接公开部门预算,必须由各个部门自己主动公开的话,作为权力机关,人大同样也有杀手锏,哪个单位不肯公开预算给公众看,或者打马虎眼粗枝大叶地应付公众,人大可不可以拒绝审查该部门的预算,让它拿不到财政拨款?不说明白就想要钱的美梦结束了,各个部门恐怕不仅不会拒绝公开,也不会羞羞答答公开,而是该抢着详细公开预算,好讨公众的欢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