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推行机关干部“一帮一”补齐奔小康“短板”

07.10.2014  10:40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张怀琛 刘剑英 赵晓清

     邯郸 市有2个国家级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3个黑龙港流域补助县和1个继续扶持县,占到全市县份的一半以上;全市贫困人口有68.2万人、16万户,占农村总人口的10.3%,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块“短板”。

    如何补齐这块“短板”?邯郸的做法是:发动全市2.9万多名机关干部与贫困家庭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因人制宜、一户一策、台账式管理,利用机关干部在政策、信息、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既“输血”更“造血”,在帮助贫困家庭自我生产、自我发展,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的同时,让干部体味民生疾苦,锤炼作风,更加自觉地践行群众路线。

     对症”帮扶,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在邯郸市赵都路旁、东耒马台村口,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饭馆。别看店小,名字却响当当——“天天三桌”。

    “要不是‘李检’,我做梦都不敢想能开成这个小饭馆,自己当老板。”姚海林说。他口中的“李检”,是邯郸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李江。

    2013年3月,邯郸市启动机关干部“一帮一”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全市机关干部与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李江与姚海林结成一对。

    当时,姚海林一家租住在丛台区,妻子没有工作,两个女儿都在上学,几年前父母患病辞世还留下一笔不小的债务,全家只靠他一个人打工赚钱。

    “刚接触‘李检’的头两个月,他三天两头往我家跑,了解我的致富想法和家庭困难。我以前在饭店打工干过厨师,就想靠手艺开家小饭馆,他认为这条路子可行,没少帮我费心。”姚海林激动地说,以前素不相识的两个人,因为“一帮一”,一年多相处下来,现在就像一家人。

    在李江忙前跑后的帮助下,姚海林拿到了第一笔5万元小额贷款。此后,李江又帮助姚海林办齐了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的相关手续。从选址、租房到装修、开业,李江全程参与、跟踪服务。2013年4月16日,“天天三桌”开门迎客。

    “现在生意越做越红火,过去仅能放三张桌子的小店,如今已扩大到两层、400平方米,平均每天能赚1000多元。我负责炒菜,老伴儿收拾桌子,外甥、女婿打个下手,一家人日子越过越好。”说到现在的生活,姚海林很满足。

    李江帮扶姚海林,只是邯郸市“一帮一”活动的一个缩影。

    魏县药监局干部苗振江的帮扶对象是名孤寡老人,他每月看望一次、每周通一次电话,让老人倍感亲情;市人社局干部黄涛帮扶对象的儿子是名盲人,他就通过朋友帮助其学习盲人按摩技术,并使其就业,每月能挣2000多元,年可增收3万多元……

    活动开展以来,邯郸市坚持因人而宜、一户一策,围绕政策、思想、创业、就业、技术、资金、助学、助医、助灾、爱心等十项帮扶措施开展具体工作,并要求机关干部一年帮扶、三年有责,做到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