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邢台——引来高端项目 焕发转型魔力

11.10.2014  14:19

      10月9日,在沙河市河北中玻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玻璃深加工车间,记者见识了一片原片玻璃的升值之旅。
      在这条刚刚投产的生产线前端,一平方米只能卖到13元的原片玻璃进去,经过总长300多米生产线的加工,制成LOW-E低辐射镀膜玻璃,身价就能增加三四倍。而从这个车间再到紧邻的门窗生产车间,这一平方米的低辐射镀膜玻璃被制成铝包木高端门窗后,价格达到3000元/平方米,又翻了几十倍。
      以玻璃闻名的沙河,是全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这里拥有玻璃制造企业25家,各类深加工企业400多家,年产值达到290亿元。但多年以来,沙河市玻璃产业集群也深陷结构不合理的泥淖,原片玻璃产量占总产量七成多,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竞争力不强。
      而目前,随着越来越多像河北中玻新材料项目的建成投产,沙河玻璃的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玻璃产业由生产玻璃原片为主向深加工转变,逐渐由低端向高端迈进。
      其实不仅是在沙河,就在全省重点项目建设观摩团到邢台参观的前一天,10月8日,邢台市开展以“学讲话、转作风、优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中,就提出了“邢台县域经济各具特色,为什么还有十个县位居全省三十弱”等振聋发聩的思考。
      就像邢台自身认识的那样,除了沙河玻璃,邢台还有清河羊绒、平乡自行车、隆尧方便面、宁晋电缆……邢台的传统产业特色鲜明,在省内名气不小。但是多年来,邢台的一些传统特色主导产业并没能完全摆脱产能过剩、低水平竞争、竞争力不强等尴尬局面。
      平乡县自行车产业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平乡人凭借灵敏商业嗅觉,率先做起了自行车零件加工制造的生意,随后开始逐渐涉及组装整车、贴牌等。而如今,平乡县却引进了一个对手做榜样。
      10月9日,在平乡县泽平路以北的一片空地上,江苏好孩子集团有限公司的北方研究中心及配套工业园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他们投资15.22亿元的年产650万台童车生产基地刚刚投产不久,又决定追加投资21.5亿元,将原定为只在平乡建设的“好孩子北方生产基地”升格为“好孩子北方总部”。
      “这不仅仅是几个字的差别,平乡将不再以单纯的生产为主,而要建设产品营销、研发技术、物流配送等五大中心,形成好孩子童车行业核心基地。”好孩子儿童用品平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怀孝说,我们吸引了18家合作团队入驻,带动平乡当地27家企业进行配套,壮大了产业集群的规模。
      好戏才刚刚开始。在童车行业里,好孩子还拥有5800多项专利,这些已有的专利与创新优势将为打造行业标准做准备,能帮助平乡县童车产业站到“微笑曲线”两端,推动传统制造的自行车产业向研发创新型转变。未来,好孩子还将携手平乡县利用三年时间打造50亿-100亿元童车产业集群,将平乡打造成“世界童车之都”。
      “不转型就要落后,不升级就没有明天。”邢台市委书记张古江说,今年以来,邢台市把项目作为破解发展瓶颈的钥匙,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1至8月份,全市8个省管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47.2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3.2%。160个市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35.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2.1%。省、市重点项目进度分别超过时间进度6.6和5.5个百分点。目前已有20个市重点项目建成投产。
      借助高端项目建设投产迸发的神奇魔力,邢台市的传统特色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如今,邢台市积极整合汽车资源,老汽车工业基地正焕发青春,百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呼之欲出。引进中航工业再生战略金属及合金工程项目,将让清河这个全国最大的废旧硬质合金经销集散地引领全国金属再生产业发展。

      【记者感言】稳增长靠项目,调结构靠项目。当前,邢台乃至整个河北都处在产业青黄不接的阶段,一些地方新上的项目补不上要压减的损失,就更要努力抓项目,就必须以百倍千倍的努力把项目抓上去。
      在沙河,玻璃产品由过去单一的建筑玻璃向多元化、深加工、高附加值转变,47家玻璃企业开始在网上卖玻璃。在平乡,他们牢牢抓住招商引资这个关键,在全县叫响“项目上,干部上,没有项目,岗位让”的口号。在威县,传统招商方式已经前移窗口、延伸触角,产业链招商、国别产业园招商等新方式,引进了500多个项目……
      抓好项目建设,需要我们放开胆子,放开手脚,打开视野,善于引进——这就是邢台带来的启示。

      来源:河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