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县法院: 一乡一法庭 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09.09.2014  19:48
 

          “现在有法律上不懂的事,不用专程跑到法院去咨询就可以知道了,只要骑着自行车仅用10分钟来到乡法庭或巡回法庭审判点事情就解决了,还不耽误干别的活儿”。邢台县白岸村的刘大爷乐呵呵的说着。今年以来,邢台县人民法院在完善司法服务体系,缩短便民距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走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关键要为民解难题、办实事。加快司法服务体系建设就是该院的重要举措之一。他们通过不断完善的司法服务体系,全面推行“一乡一法庭”司法服务模式,切实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让老百姓“家事、农事、民事”不出乡镇就得到基本解决。

      延伸司法服务功能,破解群众“小事情大麻烦”窘境。完善的司法服务体系为各项便民政策的落实提供了良好服务平台,他们围绕“蹲点帮扶”服务内容,把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矛盾纠纷化解、案件回访等4大项20多个小项的司法工作事项延伸到乡、村;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法院司法公开工作,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全程实行一次性告知和一条龙服务,对群众所求事项能够在乡、村当场办理的,一律在乡、村办理;在乡、村不能办理的,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快速办理。针对老百姓对利民便民措施缺乏知晓渠道的问题,邢台县法院在各乡镇、村委会、巡回审判点推行了“清单式”服务,坚持做到有醒目标牌、有便民服务流程图、有联系电话、有固定场所、有便民服务项目公示栏,有效破解群众“小事情大麻烦”问题。

完善法庭服务项目,让群众在身边就能解决法律事务。依托一乡一法庭平台,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法律服务,法庭就提供什么样法律服务的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设立“一村一干警”,实行“一村一法律顾问”;建立民情分析会制度,结合反馈结果定期召开民情分析会,解决村民反映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建立督查制度,政治处、监察室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方式开展督查,形成督查记录并及时通报。该院还选择辖区内信誉度高、威信强的人民陪审员入驻法庭,为辖区群众调处矛盾纠纷,确保百姓在乡镇就能享受到法律服务。

编辑:逯永霞

文章出处:河北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