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避免盲目救人是“见义智为”应有之策

03.07.2014  17:50

    4月22日下午,四川达州市大竹县周家镇8岁女孩李微微为救落水小同伴,不幸溺水身亡。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曾打算为其申报“见义勇为”称号,却未获得批准。(7月2日《北京青年报》)

    孩子意外落水,让人万分揪心;因救助不当造成溺水身亡,更是令人痛不欲绝。曾经,我们大力宣扬救火少年,褒扬其不畏牺牲的精神。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意识到在一些灾害面对,最需要保护的恰恰是那些孩子,因他们是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到伤害。于是乎,社会各界都极力主张孩子们在危险面前要见义智为,不要盲目的见义勇为。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教会孩子见义智为呢?

    首先,要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见义智为,并加以演练。这不但需要从小的思想教育,更要有实践的演习。诸如地震等自然灾难的紧急疏散,经过摸拟演习后,学生们能很好地应对,避免受到伤害。对于见义智为之举,也需要进行摸拟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见义智为的举措,防止遇到真正的突发情况而手足无措,做出错误的选择。

    其次,避免盲目救人是见义智为的应有之策。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因为见义勇为,政府和社会各界会给予肯定与赞誉。如果对未成年人的救人行为给予过高的宣场,极有可能让孩子们去跟风、模仿,从而让他们陷于一个危险的境地。大竹县相关部门基于避免未成年人盲目效仿见义勇为,而不给救人的小女孩子申报“见义勇为”称号,是理智之举,也是宣扬见义智为的应有之策。当然,对救人小孩子的家庭困难,给予一定的帮助也是该的。

    再者,见义智为还要有心理上的引导。当同伴遇到险情时,很多孩子会本能地做出救援的举动,施以援手。在那种紧急情况之下,如何让孩子坚定地选择见义智为,而不是盲目地见义勇为呢?要有的心理引导,避免孩子怕因见义智为而没有达救援的目的,进而背负思想包袱。我们有必要让孩子懂得,见义智为是最佳的选择,既便是失败了,那也不要留下遗憾与自责。

    教会孩子懂得珍惜生命,知道如何去见义智为,那不知从书本中得来,更应从现实中去体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