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遗址寻访②】唐山潘家峪:热血浸染的村庄

23.06.2015  08:32

潘家峪惨案遗址之一 ——遇难同胞墓地,这4座坟墓安葬着无法确认姓名的近千名遇难同胞。潘月阁摄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汤润清

5月中旬的潘家峪,葡萄花开得正盛。

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驱车而行。放眼望去,满目苍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位于唐山市丰润区的小山村,家家户户都栽种起了葡萄。漫山遍坡的藤架上,葡萄藤伸展着碧绿的枝桠,生机勃勃地攀缘着……

葡萄这东西好活啊!”带记者进村的村干部说,葡萄秧是个坚强的物件,冬天把干枯的藤埋进土里,来年开春照样发芽,“就算是一把火烧了,只要根还在,就能活过来!

燕山怀抱中的潘家峪,本是一个山清水秀的普通村落。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冀东抗日根据地,冀东抗日武装主要机关、兵工厂先后设立于此;潘家峪也因“不办良民证、不出一分钱、不交一粒粮、不给一担草”而成为著名的抗日堡垒村。1941年1月25日,日军血洗潘家峪,1230名村民惨遭屠戮,“潘家峪惨案”震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