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多地送教下乡受阻 校企合作停滞经费“卡壳”
“我们从2012年就不再招生,因为教学经费落实不了。现在还有2009年入学的学员扬言告我们呢,因为学校当初承诺的补助没发给人家。这么好的政策夭折,太可惜了。”赵县职教中心负责人李建伟谈起“ 送教下乡” 来不断叹气。
2009年以来,河北省创新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组织涉农中职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把教学实践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极大提升了农民素质,深受农民欢迎。但记者近日在河北采访了解到, “ 送教下乡”已经基本停滞,有的学校甚至因此惹上官司。此外,作为职教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校企合作仍存在一些壁垒,缺乏激励机制,有的地方空有优惠政策却无具体落实举措和部门。
助学金落空
2009年7月,依据教育部、农业部等部委文件精神,河北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部、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招生对象为初、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复转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工学交替,采取集中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农闲时间集中上课,农忙时间兼顾学习和工作。
河北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王晓飞说,这一政策实施的第一年,河北省就有50多万名农民踊跃报名,实际招生10万人。
然而,记者走访河北省石家庄、保定、廊坊、唐山多个地市发现,各地目前均已停止“送教下乡”招生工作。
记者从河北省教育厅了解到,河北推行“送教下乡”是受国家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学生扶持政策的启发。按国家政策涉农专业学生学费全免,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共同补贴给学校,并且每名学生还享受每年1500元的补助。 河北省在宣传“送教下乡”时,都向农村学员做出了这样的承诺,但这一承诺却因为上级经费停发而落空。
一些职教学校负责人表示,停办是因为资金不到位,职业学校普遍面临办学经费困难和广大学员“讨要”助学金的巨大压力。由于这项政策是中央财政拨付60%地方财政配套40%,但中央60%的经费一直不拨付,所以地方的40%也就无从配套。
河北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王晓飞向记者证实,河北省送教下乡实际上一直缺乏国家经费补助,因为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已停发河北省“ 送教下乡” 学员助学金, 主要原因是对方认为河北的“送教下乡”不属于全日制教育,不能享受补助政策。涉农专业学生免费政策要求学生为“全日制”,而“送教下乡”实行的是“农学结合”。
校企合作停滞
石家庄赵县职业教育中心负责人李建伟介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专业技能;深入车间了解最新行业技术, 也让学校在教学上更贴近产业。 但实际运行过程中, “ 重普教,轻职教”的环境氛围使得地方政府忽视了对相关企业的扶持政策,逐利性影响了企业与学校之间实习对接的积极性。
赵县天瑞汽车城总经理韩聚周表示, 每年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尽管实习工资有时比市场上普通工人的工资略低,但需要为学生们安排多名专业师傅进行长时间指导,一方面严重耽误生产,另一方面对指导工人的补贴、实习投入等都需要企业自己出资。
廊坊三河市职教中心从2007年起,先后与1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签署协议,有45家企业成为学校校外实习基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企业的合作意愿慢慢淡化,甚至终止合作。
此外,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存在技术上无法深入交流、浅尝辄止的问题。河北汇洁有限公司副总王亚非说,目前工厂要求和学校培养有差异,有的是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不会操作,有的则是学校教学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某项技术的实际发展。
“比如说焊接。学校在招生的时候,叫‘焊接专业‘,首先学的是基础理论, 然后学各种工艺等等,但工厂需要的不是笼统的‘焊接专业’,我们需要的是更具体的‘ 氩弧焊工‘ 、 ‘ 二保焊工’ 等等,这个需要学校在教学时更细化专业,同时在教学中大量练习以达到熟练。但目前看,很少有学校能做到。”王亚非说。
尽管有些地市出台了鼓励企业与中职技校合作的相关规定,但缺乏进一步落实的具体措施,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 我们唐山2012年出台了《唐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有不少企业来问我,该怎么向政府申请补贴,我哪儿知道找谁去?那只是个虚拟的东西,根本没有具体的操作。”唐山迁安市职教中心校长凌志杰说。
资金瓶颈待破
许多受访的职业教育界人士认为,我国一方面是农村新生代劳动力去农离农现象严重,一方面是新型职业农民渴望接受教育培养,却受“全日制学习”等因素制约,享受不到中职学校的教育资源。这一瓶颈亟待突破。制定符合农民学习规律特点和生产生活实际的扶持政策。
今年4月,教育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出现了“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年至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等新内容,这让开展“送教下乡”的农村职业学校看到了希望,但一些职业学校负责人表示,新方案尚没有明确教学经费如何保障,期待有关部门尽快明确将其纳入享受国家助学和免学费政策范围内,以使“送教下乡”这一惠农政策早日恢复。
阜平职教中心校长李丙亮表示,财政部、教育部在2012年出台《关于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范围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的意见》,其中规定“免学费补助资金由各级财政共同分担。中央财政统一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这样的规定旨在减轻职业教育学生负担,鼓励职业教育,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职业学校的办学困难。
“能否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在学费标准上予以区分?同时有的国家级贫困县,能否重新考虑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担比例?学校在办学经费上宽裕了,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改善学生的实训条件,这一点中央应该给地方职业技校一定的信任。”李丙亮说。
此外, 河北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史帆表示, 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直接而紧密。 河北环绕京津, 未来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趋势下, 实体经济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比起高水平的研究性人才, 河北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出的高级技术人员、 专业服务人员填充到各行各业,提升地方整体的劳动者素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就三地各自的教育特点而言,河北目前每个县都有自己的职业学校,中职技校在整个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学生人数最多,面对未来实体经济的发展, 迫切需要提升教学质量, 让职业教育更加贴近产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