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青年纷纷回村挣大钱

09.03.2015  13:09

土地流转让平山县下峪村农民梦想成真

本报记者 岳金宏 通讯员 贾保卫

日前,记者来到距离省会60多公里、只有175户人家的小山村——平山县下峪村。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群山环抱着的下峪村显得格外静谧。

走进村子,依然年味十足,家家户户门口挂着大红灯笼,张贴着喜庆的福字和春联。在村口,我们遇到了一个30多岁的小伙子,他正在精心地擦洗爱车。小伙子叫贾文明,他热情地把我们招呼到了家里。贾文明及他的妻子、岳父都在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上班,他自己主要负责公司土地整理工作,还顺便包点管道安装的活,他爱人负责核桃树技术管理,岳父则负责管理种植大棚。

以前我在县城打工,去年辞了工作回到村里。现在我们家的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土地流转费用,一个是在公司上班的工资。” 贾文明说,现在一家人一个月收入个七八千元没问题,再加上土地流转的费用一年能挣个十来万元钱。

这时,贾文明的岳母接过话头说,“俺们的亲戚大多在县城,以前出门得先步行八九里地到乡里才能坐上车出去,现在好了,直接从家里开车走。

从贾文明家出来,记者看到有大型的设备在山坡上整理土地,施工现场机器轰鸣。“过年我们也没有休息,抓紧时间干,今年才能有个好收成。”村支书焦社增指着山坡说。

下峪村土壤贫瘠、山多地少,干旱缺水。这里四周全是“种一葫芦打一瓢”的荒山秃岭。“望天收”的生产条件迫使村里男劳力不得不走出大山讨生活,留下妻母在家操持家务,“男主外,女主内”成了每个农户典型家庭生活方式。几年前,常年在外打拼的刘海涛回乡创办了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来发展现代农业,村民则把自己承包的耕地、荒坡以租赁、入股等土地流转方式参与其中,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焦社增介绍说,去年借着农村面貌提升活动的东风,他们村从规划到建设都是“一溜”高标准,一下子实施了街道硬化、垃圾清理、自来水入户、改厕改圈、沼气池建设、村庄绿化、河道治理等18项工程。说着,焦社增就带着记者向村子里走去。

一边走,焦社增一边向我们介绍,“村民生活条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还真是多亏了人家老刘(刘海涛)了,通过土地流转以前在外打工的村民都回来了,一个农户年收入几万元钱没问题,多的可以收入十二三万元。前几天我数了一下,光是2014年,村里就增加了25辆家庭轿车,现在村里一共有47辆轿车,快占到全村农户的三分之一了。

刚开始,村里人肯定不是都愿意把土地交给公司经营吧?

对于我们的疑问,焦社增解释说,刚开始的时候大家确实心存疑虑,只有少数人将土地流转给了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其他村民看到原本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收入的土地、荒坡现在可以带来几万元的收入,都纷纷要求加入。2014年3月份,由村“两委”班子组织,将农户承包的耕地、荒坡流转给公司,现在,村里90%的土地都流转给了公司。

土地零碎、石厚土薄、不宜耕种……这些看似无法破解并长期困扰下峪村农民发展致富的问题,经过葫芦峪公司大规模造田和园区建设后彻底解决了。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当地农民和各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政府支持,这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让下峪村村民的致富梦想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现在的下峪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这里的人们依靠土地流转,在龙头农业公司的带动下走上了富裕之路。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