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西县着力稳就业保民生

27.10.2020  20:40

迁西县始终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将稳就业作为经济发展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为民办的好事实事项目,与“三创四建”活动有机结合,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千方百计加快恢复和稳定就业。1-9月份,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283人,完成市达目标的95.9%,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3.2万人,完成发展规划的160%;城镇登记失业率3.31%,低于控制目标1.19个百分点,全县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

一、强化组织推动,高标准夯实稳就业工作基础

(一)抓组织机构,压实工作责任。重新建立了县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21个部门单位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为成员,同向发力,共同施策,统筹推进全县稳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工作专班,并抽调精干力量组建8个推进小组,严格执行“五个一”工作机制,按照工作职责认真落实政策要求。同时强化督导检查,采取《工作提示卡》、下发通报的方式,挂牌督办,整改提升。

(二)抓政策落实,硬化工作举措。全面对标对表上级决策部署,先后印发了《迁西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稳就业工作的通知》和《迁西县就业促进工程实施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先后制定了《保居民就业任务专项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大众创业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就业工作的通知》等文件20个,转发了《关于促进2020届唐山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具体政策措施》等省市文件3个,促进经济提振与稳定就业良性互动。

(三)抓风险防控,强化监测预警。印发了《在18个乡镇(街道)建立就业形势分析报告制度的通知》,强化数据质量和时效,准确研判和科学决策就业形势;全面落实《迁西县失业预测预警和调控应急工作实施方案》,设立了50个失业监测点,多维度的动态掌握企业职工就业状态,为有效防范行业性、趋势性失业风险提供数据支撑;加强协同数据应用,相关部门正在加快推进失业登记关联信息互联互通。

(四)抓资金保障,确保就业优先。县财政统筹规划并合理使用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坚持“筹集、审批、拨付”三优先原则,及时保障稳就业专项支出。今年各项就业资金财政预算达1080万元,接收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902万元,目前,已审批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150万元,申请核发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会补贴3545人次980万元,审批支付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333.06万元。落实了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同时,正在研究就业补助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和安全评估制度,聘请第三方进行全方位的内部审计,确保专项资金管理更科学、规范、有效。

二、突出工作重点,高效率促进稳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

(一)稳定现有就业岗位。一是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疫情期间,开通了5部就业服务专线,全面落实重点企业用工24小时保障机制。开展受疫情影响企业用工网络调查,分类建立动态台账,推出“微招聘”,组织线上“春风行动”等7场,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组织供需对接1260人次。精心组织职工返岗,开展网上统计调查,线上开通“返岗复工点对点对接服务平台”,提供“全行程、无盲点”的对接协作服务,外出务工人员返岗率达100%;指导乡镇(街道)及用工单位开通绿色通道,严格落实防疫保障措施,妥善接收对县外赴迁西县农民工,确保县内企业安全、平稳复工复产。启动实施“百日免费线上培训行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和企业通过在线直播、视频录播等形式实施线上培训2000余人次。二是落实减负稳岗政策。围绕“免、减、缓、延、返、补”,为企业释放政策红利。为297家企业返还资金652.32万元,惠及16767名参保职工,其中小微企业稳岗补贴提标后资金193.54万元已全部落实;积极组织开展困难企业审核认定,帮助金厂峪金矿申报返还资金179.88万元,稳定企业就业岗位716个。及时进行参保企业划型分类,其中,全免单位808家、单位部分减半52家,单位部分不减免的147家,共退还417家企业养老保险费823.45万元、384家企业工伤保险费135.71万元和381家企业失业保险费42.89万元,退还项目参保单位工伤保险费2家1953.78元。全面落实失业保险金“网上办、畅通办、安全办”的要求,为217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63.63万元,为214人发放阶段性价格临时补贴15.1万元;加快推进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工作,失业补助金审核通过86人,发放9.78万元。三是提升金融服务实效。落实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全县金融机构为普惠小微企业办理延期还本付息32户10995万元;落实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释放资金重点支持657家民营和小微企业,平均利率4.31%,同比下降7.42%;增加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融资,其中中长期贷款户14家,信用贷款户81家,平均利率下降13.01%和10.19%;对12家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采取展期续贷信贷重组等方式,解决资金周转困难问题,平均利率为5.98%,同比下降0.59%。疫情防控期间,迁西县助力稳岗就业、服务企业定向网络招工、助力创业经营户走出困境等一系列做法,分别被河北经济日报、唐山劳动日报、唐山电视台等省、市新闻媒体报道。

(二)着力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坚持政府统筹、部门协同、层层落实的工作原则,广开就业门路,助力新增就业。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创造就业岗位。全力拉动项目投资,正在实施的288.3亿元的60项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75.7亿元,预计到年底33个项目可完工或部分完工;全力推动产业升级,津西装备改造升级一期2000立方米高炉和150吨转炉已完工,大方金属陶瓷等项目正在调试设备;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部分主体封顶;景忠雨污分流等城建项目开工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全域治水清水润城等项目正积极推进。碧桂园等地产项目健康发展。项目建设给老百姓提供了充分的就业岗位,发挥第一产业促就业主渠道作用。二是挖掘内需潜力催生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开展特色文旅活动,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全县就接待游客43万人,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灵活的就业岗位,发挥了促就业的作用。三是培育壮大新动能拓展就业岗位。印发了《迁西县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攻坚提速年”活动工作方案》,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与升级库,新入库6家,申报7家高新企业。落实河北省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目前,23家企业已通过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工作。四是稳定外贸投资扩大就业岗位。抓住唐山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契机,金地、尚禾谷、天成、远洋等食品深加工企业依托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第三方平台,创建旗舰店;中兴、佳惠等传统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研发自有电商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协同发展。电子商务已成为迁西县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小微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达到52%。

(三)着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一是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了未就业高校毕业实名制台账,落实全市35条具体措施,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工作954人次;事业单位招聘计划的50%以上用于招聘应届毕业生,目前已为教育、卫生系统及部门县直单位招录事业编制人员275人,其中应届毕业生占招聘计划的53%;开发就业见习岗位647个,已有423名毕业生及9名失业青年上岗见习;面向2020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新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33个,及时提供就业帮扶;开展需求调研,举办毕业生招聘专场2场,促进供需匹配。目前,这部分人群,已就业和视同就业797人,就业率达到81%。二是促进农民工就业。在保障农民工返岗的基础上,从加强劳务协作入手,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60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劳务协作关系,每月搜集发布农民工就业信息100条以上。目前,迁西县通过劳务输出组织劳动力到县外务工800人。协调县公安、住建、教育、医保、农业农村等部门围绕城市落实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对县内常住人口在户口、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医疗等等方面,均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配合县总工会在4家企业建立了迁西县新市民俱乐部,实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享受城镇职工同等待遇的就业服务。三是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将“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残疾人员等10类人员纳入就业困难人员政策扶持范围,开发了100个公益岗位对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给予托底安置;对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期满仍未实现稳定就业的,政策享受期限延长1年。妥善安置化解产能职工,对省移交的3名迁西籍人员进行了走访慰问,提供就业信息15条,目前已全部实现再就业。县残联对77名残疾人开展了家庭人造花加工技能培训,帮助其实现了灵活就业。精准服务下岗失业退役军人,规范涉军公益岗管理,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保障困难失业退役军人基本生活;今年全县已接收退役军人108人,其中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29人,目前已完成档案审核、评分公示和落户等工作;正在组织76名不符合安置条件的自主人员进行适应性就业培训。

(四)营造环境鼓励大众创业。一是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简化并下放审批业务,有从事个体经营就业意愿的人员足不出乡就可办理营业执照,目前,新增就业人群中有营业执照的城镇个体达933户,占新增就业总人数的17%。二是用好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降低申请条件,提高贷款额度,当年新招用符合条件人员占现有职工比例下调为15%,职工超过100人的比例下调为8%,并实行全程“网上办”;联合县妇联、共青团、工商联开展了创业担保贷款专项服务活动,为143名创业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65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7.7%,帮扶范围涉及食品、服装、农产品销售、中介服务、家政服务等行业。三是发挥创业就业孵化器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在全县3家创业孵化基地开展了创业就业孵化基地提升专项工程行动,营造了低门槛、低成本的创业环境,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工创业、就业。目前,累计入驻创业户142个,带动就业224人。四是清理取消创业就业不合理限制,县财政、发改、住建部门联合转发了《关于免征城市道路占用费的通知》,对经批准占用城市规划区内道路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免征城市道路占用费;落实阶段性减免国有房产租金政策,累计帮助53名灵活就业人员采取延长租赁期限的方式缓解经营压力,涉及减房租21.51万元。

(五)推进职业技能与就业创业培训。一是着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印发了《关于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做好2020年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调整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专班,3 个工作推进组各司其职,协调联动,密切配合,统筹推动工作开展。紧密结合劳动者实际需求,灵活开展各类培训形式,“因企施策”有针对性的对相关培训政策进行指导。截止目前已开展各类型补贴性培训5561人次,完成市达任务3460人次的161%。其中:组织重点群体免费创业培训55人,重点群体免费技能培训988人,就业成功率由11%提高到20%,创业成功率由54%提高到65%;企业职工技能培训4181人次,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337人次。二是实施企业素质提升工程。县工信部门依托线上网络课堂,培训企业家65人;多次组织重点企业参加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开展的线上创新云授课活动,开拓企业管理人员眼界,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三是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大培训。县农业农村局累计培训职业技术农民3200人次,涉及食用菌、电商直播程序应用、板栗树嫁接与管理等技术4项。

(六)扎实做好就业扶贫工作。集中培训与上门服务相结合,开展引导性培训72人次;组织2期精准扶贫招聘会,推荐用工岗位80余个,帮助29名建档立卡人员实现就业;协调指导各乡镇就近累计开发村级保洁员、道路巡护员等扶贫帮扶岗39个。特别是疫情期间,通过电话、网络掌握已就业的建档立卡人员就业状况,保障其不下岗、不失业。截止目前,88名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建档立卡人员均实现了就业,动态就业率达100%。

三、采取精准措施,高质量优化公共就业经办服务

(一)拓展延伸公共就业服务触角。在加强县乡两级人社服务平台建设的同时,开展村级公共就业平台建设,累计在43个行政村的农村综合服务站开开设了公共就业服务窗口,接入了人社业务专网,统一购置了电脑打印机等设备,下移用工登记、就业失业登记、职业指导、政策咨询等工作职能,使人社信息在基层收集发布,相关数据在基层建立,基本业务在基层延伸办理,全面打通群众办事“一公里”。

(二)做好失业登记服务与管理。落实失业状态城乡劳动者在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制度,精减登记材料,优化就业失业登记线上经办服务,截止目前,全县共为1630名失业人员办理了失业登记手续;按照“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要求,把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申领、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等相关业务当成一件事,推进失业登记业务提速办理和关联事项打包办理;正在建立登记失业人员定期联系和分级分类服务制度,年底前将实现辖区内登记失业人员每月跟踪调查至少1次。

(三)深入企业办实事。多次深入到金富包装制品、博弛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对接交流,围绕解决人才用工需求难题,主动作为,上门服务,让“解渴”的政策纾困,用贴心的服务解忧。今年以来,累计组织线下招聘会2次,组织企业参加省市各种人才交流活动5次,解决企业用工难题15个。9月份县人社局专门为金富包装制品招聘了10名专业技术人员,并安排专人联系广东东莞总部并亲自护送进行岗前培训,得到该企业的高度认可,并确定了长期的劳务协作关系。



更多信息请关注官方微信“河北人社

(责任编辑:于芳)